(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場酒宴著實讓李先生的面子掛不住了!
在大學畢業三十年的同學會上,昔日宿舍上下鋪的兄弟、隔壁班的好友都齊聚一堂,李先生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酒杯剛剛舉起,李先生躊躇著又放了下去。原來從去年開始,他就覺得腳趾疼,體檢報告尿酸高,聽人說這就是痛風,以后基本就和喝酒、吃肉、吃海鮮說再見了,真是掃興!
要說起痛風,這個病可真不少見。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肉類食物比例大幅度增高,人體攝入過多的嘌呤,其代謝產物尿酸鹽堆積,超過體液的飽和度時便析出結晶。
越到肢體末端,比如說手指頭、腳趾頭,其血流越緩慢,體溫越低,結晶就越容易析出。
這些尿酸鹽結晶對感覺神經的刺激作用很大,疼起來可真受不了,時間長了還能造成關節損傷、畸形!
生育期女性得益于雌激素促尿酸排泄的作用,痛風的風險較小,而男性和更年期女性朋友可真的要小心了。
關節痛+尿酸高=痛風?
(圖片來源于網絡)
答案就五個字:“那可不一定”!
高尿酸血癥在成年男性中比較普遍,這跟地域飲食特點、基因水平決定的代謝能力有很大關系。比如說,福建地區居民因喜食海鮮和啤酒,血液尿酸含量普遍較高。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一方面,關節痛也是太常見了,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軟組織損傷等因素都會造成關節痛,并不一定是痛風引起的。
所以說還真的不能瞎猜。
痛風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是血液中尿酸高,但是沒有沉積在關節;第二,關節中有了沉積,但外表看不出來,也不疼;第三,間歇性疼;第四,慢性持續性疼。
(圖片來源于網絡)
痛風疼的也很有特點,絕大多數情況下從拇趾根部開始,多為單關節發病,當然也有少數發病在踝部、手部等。發作起來也很急,突然間連路都走不了了,一夜間疼痛就到了高峰。
治療“痛風”,忌口就行
記住“適當控制、長期堅持”的原則。
都說痛風的禍根在于生活條件的提升和營養狀況的改善,不過,肉、蛋、奶給中國民眾體質帶來的好處,遠遠大過這些弊端。為了這個病,大家回到解放前一樣吃糠咽喝稀面帶菜色也不行。真正在忌口上出的問題,是有的人嚴格控制了幾天飲食,等不痛了又忘記了,照吃照喝,于是痛風隔不久又會發作。
所以說,正確的做法在于適當控制飲食,在保證營養和健康體質的前提下盡量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更在于長期堅持控制。短期的忌口雖然有效,但這就像絕食減肥和考前熬夜一樣,并不是長久之計,反倒容易引起反應性加重。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痛風發作的急性期,一定要到醫院就診,采用激素、止痛、秋水仙堿等強效手段對抗難以忍受的疼痛;在慢性期,則需遵醫囑按時服用秋水仙堿,保癥尿酸水平平穩下降。整個過程中乃至尿酸達標后,也要長期保證對飲食的適當控制。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關節痛+尿酸高=痛風?-----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857帖
馬醫生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