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現在不僅及時支付生活費、醫療費,還經常買水果、營養品上門探望我們。”近日,記者跟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檢察院檢察官來到某村委會,了解一起贍養糾紛案件調解書的落實情況。當事人李大爺告訴檢察官,如今家庭成員之間經常走動,受損的親情得到修復。
今年3月,家住郫都區某村的李大爺走進郫都區綜治中心,說要起訴兒子拒不履行贍養義務。郫都區檢察院入駐區綜治中心的“和楓”工作室了解到該線索后,第一時間到當地村委會、派出所調查核實,了解當事人家庭生活情況。
原來,李大爺和老伴兒育有一子一女,早年與兒媳因家庭瑣事產生矛盾,后與兒子一家形同陌路。長期以來,兒子從未支付贍養費,老兩口只能靠微薄的養老補貼和女兒的照顧來維持基本生活。“我們年齡大了,只想子女能常回家看看,但這么多年兒子一家以各種托詞很少回來看望我們。”李大爺對檢察官說。鑒于老人與兒子之間的親情破裂,雙方對常規和解工作的抵觸情緒大,在李大爺提出申請后,該院決定啟動支持起訴程序。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當日,該院同步發出支持起訴意見書。
考慮到該案系家事糾紛,郫都區檢察院聯合法院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矛盾化解工作。法檢兩家在李大爺家里召開了家庭調解會,邀請老人的兒子及雙方信任的親戚朋友、鄰居參與。調解會上,檢察官向李大爺的兒子宣講了關于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釋明其對贍養老人的認識誤區,同時借助情感紐帶開展勸導。經過法檢兩家的釋法說理和鄰居朋友的勸說,李大爺的兒子表示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將履行贍養義務,修復親情。
5月19日,郫都區檢察院聯合法院巡回審判法庭將該案的庭審現場搬到了村委會壩子里。“贍養老人是法定義務,也是人情天倫。除了物質給付,和老人分開居住的,經常看望或者問候父母,給予父母情感慰藉也是法定義務。”檢察官現場普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之前只顧自己置氣,與父親的矛盾一直在心里像個疙瘩解不開,現在心結解開了,我愿意贍養他們。”在庭審現場,兒子表示愿意贍養老人,當庭向父母支付了生活費,并表示以后會帶孩子常回家看看。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法院確認后以調解結案。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作者:查洪南 沈麗 李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