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的手機鏡頭在派出所里還顫巍巍地亮著,屏幕里穿紅衣的女人正把審訊桌拍得砰砰響,唾沫星子隨著嗓門飛出來。幾小時前,就是這雙手攥著他侄女的背包帶,在洪崖洞擁擠的人潮里喊:“小姑娘,拍張照唄,十塊錢!”侄女掙扎著說“不用”,女人的手沒松,反倒是朱先生舉起來錄像的手機,先被她一巴掌扇在地上,屏幕裂出蛛網似的紋路。
這段帶著裂痕的視頻第二天就在網上炸開了鍋。重慶洪崖洞,這個被無數人寫進旅行清單的地方,再次因強拉游客拍照沖上熱搜。很少有人記得,去年八月這里剛搞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整治——四十多個“拉客仔”被清走,二十幾個流動攤被勸離,當時游客拍的視頻里,保安站得筆直,步道干干凈凈,有人在評論區說“終于能好好看夜景了”。才一年,怎么就又回到老樣子?
事情發生在三天前傍晚。朱先生帶著侄女來重慶,洪崖洞的吊腳樓剛亮起燈,橘紅色的光映在江面上,像懸掛在峭壁上的琉璃盞,碎成萬千金箔。侄女正舉著手機拍全景,后頸突然被拽了一下,回頭就見穿紅棉襖的女人舉著掛鈴鐺的小相機:“拍張照吧,帶夜景的,好看得很!”“不用了,謝謝。”侄女往旁邊躲,背包帶卻還被攥著。朱先生上前想拉開,女人反倒更使勁:“看看又不要錢!拍一張怎么了?”爭執間,他掏出手機想錄下來,女人眼疾手快,一巴掌扇在他手背上,手機“啪”地砸在石板路上。
周圍瞬間圍攏了人。戴遮陽帽的大爺小聲說:“這女的天天在這兒,上次我老伴兒也被拽過。”賣冰粉的阿姨嘆口氣:“旺季來了,這些人又冒頭了。”警察來的時候,女人還在嚷嚷“我就問一句犯法了?”朱先生撿回手機,發現錄像沒停——鏡頭歪歪扭扭對著天花板,能聽見她在派出所里拍著桌子喊冤。
視頻傳到網上,評論區吵成了粥。有人罵“不想拍就該放手,動手算什么”,也有人替她說話“十塊錢一張照,不就想掙口飯吃”。更扎眼的是老游客的留言:“去年整治完我來過,當時真沒人敢這樣,怎么才一年就反彈了?”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去年八月的整治多嚴?景區公告寫著“發現一起處理一起”,保安隊加了人手,下午五點到晚上十點沿著濱江步道巡邏。有記者跟著拍過,穿藍背心的攤販剛擺上“快照”牌子,保安就過來收走了。那時候游客說得最多的是“清凈多了”“敢帶孩子隨便逛了”。
可現在,朱先生去派出所做筆錄時,旁邊姑娘正投訴被三個賣花環的圍著“不買不讓走”。跟景區熟的人透了句實底:“旺季一天七八萬游客,保安光維持秩序就腳不沾地。那些被清走的攤販,換個地方又冒出來了。”在附近小巷子里,賣木刻的大叔坐在墻根磨木茬,“去年整治后回了老家,幾畝玉米不夠孫子學費,只能再來”。他說自己從不硬拉,可“多數人急著掙錢,顧不上規矩”。
更讓人窩火的是監控漏洞。成都來的游客說在臨江步道丟了錢包,想調監控,景區說“那段壞了”。跟著去看,臨江欄桿旁黑燈瞎火,路燈忽明忽暗,攝像頭蒙著灰。找景區問,才拿出維修計劃表,日期竟排到了明年三月。有游客指著暗處說:“這兒黑燈瞎火的,想鬧事隨便鬧。”
攤販們還換了新招數。賣糖畫的小販說:“現在不硬攔,就跟著游客走,你走一步我走一步,你停下就把糖畫舉到眼前問。”保安來了頂多勸“離遠點”,轉頭又能跟上去。朱先生的侄女后來在社交平臺發了九宮格照片,配文:“在洪崖洞被拽背包的經歷,還是第一次遇見。”底下點贊最多評論是:“早聽說這兒宰客,果然中招了。”
朱先生在派出所說得實在:“不要賠償,就想讓她道個歉。做生意得有規矩,強買強賣哪行?”可紅衣女到最后也沒道歉,只說“沒使勁拽”。民警調解到最后,她賠了手機維修費,這事就算結了。
第二天,洪崖洞入口貼了新告示,紅底黑字寫著“嚴禁強行拉客、兜售商品”,底下留著舉報電話。可告示牌旁,幾個穿綠的、黃的、灰的外套的人還在轉悠,眼睛瞟著來往游客,像獵食的狼。夜幕降臨時,霓虹燈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隨著人流晃,仿佛下一秒就會撲上去,拽住某個舉手機的游客。
朱先生帶著侄女離開了重慶,臨走前侄女說“再也不想來了”。誰都知道洪崖洞的夜景還是美的,吊腳樓的燈火里藏著多少人對重慶的向往。可當“強拉客”像韭菜一樣割了又長,監控漏洞拖到八個月后才修,“整治”變成鏡頭前的戲,傷的不只是游客的心,更是景區的根。
你在景區遇見過這樣的事嗎?到底該怎么管,才能讓游客敢來、敢逛、敢回味?評論區聊聊,或許你的一句話,就能讓某個角落的規矩,真的硬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