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經過去了一半,房地產市場依然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面對撲朔迷離的行情和不斷釋放的政策信號,普通購房者最大的困惑是:該抓住時機盡快上車,還是再等一等?
有趣的是,兩位商界大佬,馬云和王石,近期的觀點似乎指向了同一個方向。
先看看馬云,他近期在博鰲亞洲論壇的分論壇上提到,房地產市場已經調整了三年, 快到底了”,并且下半年政策環境會趨于寬松,7月之后市場可能出現修復性的上漲 。
這番言論與他早年房價如蔥、年輕人別早買房的驚人之語相比,顯得務實了許多,也傳遞出對市場階段底部的判斷。
再看王石,在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峰會上,他同樣強調了 7月是一個重要節點。
他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政策消化和市場沉淀,7月之后,政策效應將逐步釋放,市場信心有望恢復。
雖然王石也明確指出,這種回暖并非回到過去那種高增長模式 ,但他對節點的強調,無疑給市場注入了一劑觀察的坐標。
乍一看,兩位大佬都提到了7月,都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市場發生變化的轉折點,似乎給猶豫的購房者釋放了一個信號,機會或許正在臨近。
然而,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理解他們的不謀而合,我們需要剝開表面,看看他們觀點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其一,是對市場調整周期的共識,馬云認為調整快到底了,王石強調市場已進入調整期 ,他們都認同,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深度調整,市場繼續大幅下探的空間已經相對有限。
“穩”是當前市場的主基調之一,馬云曾多次表示,未來房價不可能出現大幅度上漲 ,會進入一個穩中有降的階段 。王石也持類似觀點,認為房價會保持穩定,甚至逐漸下跌 。
其二,是對政策效果的預期,兩人都強調了政策變化的關鍵性,馬云提到下半年政策寬松的預期 ,王石則點明政策效應釋放是7月節點的重要內涵 。
這說明,他們判斷市場能否企穩甚至出現修復性行情,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策支持的力度和落地的效果。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圍繞保交樓、優化限購、降低首付和利率等政策確實在持續發力,這是支撐他們判斷的重要依據。
其三,是回歸居住屬性的根本邏輯,無論是馬云強調的房地產要回歸居住屬性”,還是王石提醒的市場回暖不是回到高增長模式”,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房子是用來住的。
這與國家房住不炒的定位高度一致,大佬們觀點的深層含義是,過去那種依賴房價暴漲的投資邏輯已經徹底改變。未來的市場,居住需求才是根本驅動力。
那么,回到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普通購房者到底該“盡快”還是“再等”?
答案其實因人而異,關鍵在于明確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是剛性自住需求,且經濟條件允許,首付和月供無太大壓力,那么,現在或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入市時機。
如果你帶有明顯的投資目的,那么,請務必保持謹慎,大佬們的潛臺詞已經很清晰。
穩中有降是主旋律,期待像過去那樣房價暴漲已經不現實 。
馬云和王石在2025年年中這個節點上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確實呈現出某種程度的不謀而合。他們對市場調整周期接近尾聲的判斷、對政策效果在7月后可能顯現的預期,以及對房地產必須回歸居住屬性的強調。
因此,決策的關鍵在于回歸自身需求的本源,自住剛需,在充分評估自身經濟狀況和房源情況后,可以積極關注市場,抓住政策窗口期和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
而投資者,則需徹底放棄博漲價的幻想,轉向更精細化、更注重長期價值的理性投資,或者干脆三思而后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