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自2024年起,中國陸續對54個國家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隨著政策逐步放寬,2025年6月更是新增沙特、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四個海灣國家,體現了國家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是為了推動國際交流與旅游業發展,更是一次重塑國家形象、增強軟實力的嘗試。然而,政策初期,部分聲音對此持觀望甚至質疑態度,擔心可能帶來安全隱患或資源擠兌。
但事實證明,真正踏上中國土地的外國游客,收獲的并不是所謂“擔憂成真”,而是一次顛覆認知、徹底“上頭”的沉浸式體驗。
數據顯示,僅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接待的免簽入境外國游客就達到65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超三倍。
他們在短暫的旅程中,不僅刷新了對中國的傳統印象,更在回國后陷入“戒斷反應”——思念夜市、懷念掃碼支付、回味熱辣美食,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回不去了”的情緒。
這場由政策引發的“體驗熱潮”,無疑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新窗口,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一個真實、立體而富有溫度的東方大國。
體驗反差巨大
長期以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刻板描述始終圍繞“落后、封閉、安全堪憂”等標簽展開。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不少外國游客在踏上中國國土之前,內心多少帶有警惕與偏見。然而,當他們真正走出機場的那一刻,眼前的現實往往令他們震驚不已。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城市的整潔與秩序。地鐵四通八達,換乘標識清晰明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順利找到方向;站內候車環境干凈明亮,乘客安靜排隊上下車,宛如自動運轉的精密機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城市幾乎無處不在的掃碼支付系統。無論是地攤買燒烤,還是商場購買電子產品,只需一部手機,便可完成支付流程,極大提升了消費效率。對那些來自仍依賴現金或刷卡的國家游客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未來感十足的體驗。
此外,公共安全成為外國游客頻頻點贊的一大亮點。在中國,不必擔心錢包被偷、手機被搶,甚至可以放心地將筆記本電腦留在商場休息區幾個小時。
無數博主用親身實驗證實:在中國,安全感不是宣傳口號,而是一種真實的生活狀態。許多游客在回國后表示,夜間能自由出行、走在路上不必提防陌生人,是他們前所未有的“奢侈體驗”。
夜幕降臨,中國的另一張“城市名片”也隨之亮相。夜市攤位香氣四溢、人頭攢動,廣場舞隊伍活力四射、熱鬧非凡。與歐美多數城市“天黑人稀、街道蕭條”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讓不少游客驚呼“這才是真正的城市活力”。
舌尖魅力橫掃五洲
如果說便捷的交通和科技帶來的是認知的顛覆,那么中國美食則讓外國游客真正體會到“欲罷不能”的情感沖擊。
從北到南,從辣味火鍋到精致點心,再到各地風味小吃,中國的飲食文化不只是味覺的盛宴,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體驗。
外國游客紛紛表示,在中國吃飯是“永遠不夠時間,也永遠不夠肚子”。成都的麻辣火鍋、重慶的小面、廣州的早茶、北京的烤鴨,每一道菜都充滿新鮮感與誘惑力。在這些游客回國后,西餐快餐瞬間失去了吸引力。一位來自美國的游客曾在社交平臺表示:“面對家鄉的漢堡和薯條,我居然有點想哭,只想念中國的火鍋。”
更有趣的是,這種“味蕾記憶”影響的不止大人,還有孩子。有家長透露,孩子在中國旅行期間愛上了當地面條,回國后再也不肯吃本地面食,只嚷嚷著要吃“中國的面面”。
這種“舌尖文化輸出”比起任何宣傳海報或推廣活動都更具說服力,也讓“中國美食”的品牌影響力悄然擴展至全球。
在臨行前,很多外國游客甚至特意安排時間采購調料與特產,火鍋底料、老干媽、拌黃瓜醬成為最常見的“旅行戰利品”。有些游客的行李箱里裝得最多的,不是紀念品,而是“味道的記憶”。
科技與服務雙重領先
除了城市基礎設施和美食文化,中國在交通與科技生活上的成就也頻頻令外國游客“張口結舌”。高鐵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標志之一。
以CR450高速動車組為代表的中國高鐵,試驗時速可達450公里,不僅速度世界領先,而且運行極為平穩。外國游客親身乘坐后,驚訝于列車上的硬幣可以立穩、水杯中的水幾乎不晃。他們更難以置信的是價格——比如上海到蘇州這段約半小時的高鐵,僅需人民幣30元左右(約合4美元);而在英國,同樣距離的火車票卻高達60美元,而且車速慢、準點率低、體驗差,形成了鮮明對比。
另一方面,中國的無現金社會也讓外國游客極度羨慕。從大型商場到路邊小吃攤,幾乎所有場景都支持掃碼支付。無需找零、無需排隊,操作流暢、效率極高。而外賣服務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只需在APP上下單,幾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美食都能準時送達。
在許多外國人眼中,這些便利不是“現代生活”,而是“未來生活”。
更具吸引力的是,中國靈活高效的退稅機制。與歐美國家退稅流程繁雜、到賬周期長不同,中國的退稅不僅額度高,而且手續簡單。游客只需在機場掃描相關憑證,就能直接將退稅金額返還至支付寶賬戶。
尤其在奢侈品消費中,這一“無痛退稅”大大提升了游客購物體驗。一位意大利游客甚至連連驚嘆“退稅就像魔法一樣”,購物欲望也隨之暴增,形成消費與口碑的雙向正循環。
結語
這場由免簽政策引發的外國游客熱潮,不只是一次經濟層面的旅游紅利,更是中國國家形象重塑、文化自信輸出的重要契機。
從安全便捷的社會環境,到高效發達的交通體系,再到令人驚艷的美食文化與生活方式,中國用一個又一個具體的“體驗場景”,打破了信息壁壘與刻板成見,讓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真正理解并喜愛這個古老而現代的東方大國。
而“戒斷反應”本質上正是一種文化吸引力的體現。它不是表面的感官刺激,而是深入日常、觸及內心的沉浸體驗。如今,越來越多外國游客回國后化身為“中國推介官”,在網絡上分享旅行經歷、自發“反向安利”。他們的聲音,正在打破過去由他國建構的“中國印象”,構建出一個更加真實、友好、可信的中國。
免簽只是開始,接下來的240小時過境免簽升級、國際航線增加、旅游服務完善,將進一步讓中國的“好客、便捷、美味、科技、熱情”走進世界各國人民心中。從被誤解到被向往,中國正用真實而溫暖的方式,重新定義“開放”的含義。未來,這股“返程后戒斷潮”,或許正是全球旅游新格局變化的前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