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志遠”志愿服務隊奔赴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聚焦當地板栗產業開展專項調研。此次活動旨在摸清羅田板栗產業的發展脈絡與現實挑戰,為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服務隊前期已通過文獻查閱、電話訪談等方式掌握了羅田板栗的基本情況,為實地調研做好了充分準備。
調研首站,服務隊來到大別山農業智慧園。園區負責人結合實物展示與數據圖表,系統介紹了羅田板栗的產業布局:從品種培育、標準化種植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體系已初步形成,其中深加工產品涵蓋板栗粉、板栗酥、板栗酒等20余個品類。隊員們重點關注了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了解到園區通過物聯網監測土壤濕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實現了板栗種植的精準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果實品質穩定性。同時,園區搭建的“線上展銷平臺”已對接全國300余家采購商,年交易額突破5000萬元。
離開智慧園后,服務隊前往周邊的板栗種植園。漫山遍野的板栗樹長勢喜人,隊員們穿梭于林間,仔細查看板栗的掛果密度、果實飽滿度,并向種植戶請教修剪、施肥等技術要點。種植戶介紹,羅田板栗因海拔、土壤差異形成了獨特的品質特征:海拔600米以上區域的板栗淀粉含量高,適合加工;低海拔區域的板栗糖分更足,更宜鮮食。隊員們還注意到,部分種植園嘗試了“板栗+藥材”的套種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時,為農戶增加了額外收入。
最后,服務隊抵達三里橋村委會,與村干部及農戶代表召開座談會,深入探討產業發展中的難點與破局思路。村主任坦言,當前板栗產業面臨“三難”:一是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留守農戶多為老人,采摘效率低且成本高;二是初級產品占比超80%,深加工環節薄弱導致附加值低;三是市場價格波動大,農戶抗風險能力弱。不過,當地正積極應對:一方面引入農業保險,降低農戶種植風險;另一方面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延長板栗保鮮期的技術,目前已將儲存時間從10天延長至20天左右。座談會上,隊員們還了解到,村委會正籌劃“板栗文化節”,計劃通過民俗表演、采摘比賽等活動吸引游客,探索“產業+文旅”的融合發展路徑。
此次調研讓“志遠”志愿服務隊全面掌握了羅田板栗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鏈條現狀,既見證了智慧農業賦能、產業鏈延伸等積極變化,也明晰了勞動力短缺、附加值低等突出問題。服務隊表示,將把調研成果整理成詳實報告,結合專業知識提出針對性建議,助力羅田板栗產業破解發展瓶頸,讓這一“山間珍寶”真正成為帶動農戶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致富果”。
圖為隊員正在了解智慧園的相關信息。 張曉曼 供圖
圖為隊員觀察展柜中的板栗標本。 張曉曼 供圖
圖為兩名隊員觀察板栗樹的生長情況。 張曉曼 供圖
圖為一隊員在學習辨認板栗的成熟度。 張曉曼 供圖
圖為三里橋村干部與團隊成員開展羅田板栗發展座談會。張曉曼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在三里橋村委會處的大合影。 張曉曼 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