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你手里的這杯啤酒,原料大概率來自法國、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的大麥田。大麥不是主糧,卻在歐洲成了“戰略作物”;而在中國,明明喝酒的人越來越多,大麥卻越來越依賴進口。這是氣候問題?技術問題?還是我們不想種?
歐洲種大麥,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整個農業系統的穩定運轉
整個歐盟每年種植的大麥面積超過1200萬公頃,約合1.8億畝,僅次于小麥,是歐盟谷物作物中的第二大品類。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丹麥等國是主產區,幾乎每個農業強國都把大麥列入“常年作物”名錄,長期穩定種植。
而大麥的作用不止一面,它同時支撐著釀酒工業、畜牧業鏈條和農業生態系統。
以德國為例,2024年德國的大麥種植面積超過2400萬畝,總產量約為1089萬噸,其中約20%為春大麥,主要用于啤酒釀造,剩下的80%冬大麥則主要用作飼料。
而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全球第5,僅次于捷克和奧地利等國,每人每年喝掉約95升。這意味著,大麥在德國不僅是農產品,更是食品工業、文化消費和就業的共同支柱。
但種大麥的意義還不止于此。大麥的生長周期短,從春播到夏收只需3~4個月,對土壤要求低,根系發達,有助于固定氮素、改善板結。它常被安排在小麥、油菜、甜菜等主糧之間的空檔期,實現輪作和輪休。
比如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大麥種植被用于防止病蟲害蔓延、減少化肥使用量,是歐盟綠色農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種種植方式叫做“生態輪作系統”。簡單說,大麥是農業系統里的“潤滑劑”:它不直接創造最多的產出,卻能讓整個生產鏈更高效、更生態。
在土壤管理、病害控制、碳排放控制、農業補貼機制等層面,大麥就像一個隱藏在幕后的“系統管理員”。
所以你會看到,在歐洲,大麥不是“為了高產”,而是“為了穩定”。
中國不是種不出大麥,而是“種了沒人收、收了沒人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大麥的地區之一,早在青藏高原3000多年前就已經馴化青稞(大麥的一種)。但2024年中國的大麥種植面積約400萬畝,年產量150-200萬噸左右,而實際啤酒工業用量超過500萬噸。
問題不是我們不會種,而是種出來的東西不對路子。
啤酒釀造用的大麥叫“釀造級大麥”,它對蛋白含量、粒粒均勻度、芽率、糖化率都有極高要求。澳大利亞的南部沿海、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亞高原、加拿大的草原三省,是全球公認的優質大麥產地。
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點: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雨水適中、光照穩定,非常適合控制蛋白含量和淀粉積累。
而中國大麥主產區集中在青海、甘肅、云南和四川高原地區——這些地方雖然能種,但大部分是高原青稞,主要用于食品加工或飼料。真正能達到啤酒釀造標準的大麥,不到總產量的10%。釀酒廠不愿用,農民自然也不會多種。
2023年中國大麥的平均畝產約為300公斤左右,按市場價每公斤1.2元計算,一畝地收入不到400元。而同樣的地種小麥、玉米或水稻,畝產收入可輕松達到500~800元。很多地方的大麥連機械化收割都不配套,還得人工拔、人工曬,農民怎么可能愿意種?
還有一個現實:啤酒廠不愿意和小農戶打交道。相比從全國各地采購質量參差的大麥,他們更愿意直接從澳大利亞、法國整船整倉進口,一次性拿到幾萬噸、標準統一、品質穩定的原料。這就是工業邏輯,而不是農業情懷決定的。
所以你看,中國并不是大麥種不出來,而是種出來的沒人要,要得上的沒人種。整個鏈條斷在了“品種—需求—收益”這三個環節上。這不是農業落后,而是市場不配合。
寧可花錢買進口,也不大規模種植:中國做的是產業賬,不是農民賬
2024年我國進口大麥量超過1100萬噸,主要來自澳大利亞、法國和加拿大。很多人覺得這事兒“虧”,明明可以自己種,干嘛花那么多外匯買?
但真算起賬來,這不是一筆虧本買賣,而是一種合理的產業選擇。
首先看價格。2024年,中國進口澳大利亞大麥的平均到岸價約為每噸260美元,折合人民幣大概1900元。而國內種植的釀造級大麥——如果你真能種出高標準的——成本可能高達2200元/噸以上,還不算儲存、運輸和質量損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種得少,還種得貴、種得不穩、種得不愿意。
其次看戰略性。大麥不是主糧,它在國家糧食安全體系中的戰略地位遠不如稻米、小麥和玉米。與其占用寶貴的耕地種一個“非剛需、低附加值”的作物,不如把資源集中在口糧和高收益經濟作物上,把大麥這種“可替代、可進口、低風險”的品類交給國際市場解決。
最關鍵的是,進口讓我們有了選品權。澳洲大麥分等級、分用途,甚至可以定制化采購;進口渠道多元,避免了單一來源依賴;加上國際大麥貿易量充足、價格波動相對溫和,這反而給了中國企業更大的靈活空間。
你可以理解為,這是現代農業全球化分工的一個典型案例:誰種得好、誰種得便宜、誰能規模化,誰就負責。我們買得起,也有議價權,就沒必要什么都自己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