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的田間地頭涌動著豐收熱潮。連片的瓜田里,圓潤飽滿的香瓜披著翠綠外衣,散發著清甜果香。“過去種玉米每畝收入剛過千元,如今改種香瓜,每畝年收入增加800元,這‘甜蜜產業’真是種出了好日子。”種植戶高興地說。
巴林右旗大板鎮,網紅“赤峰老秦”正在線上展示香瓜 。(李富 端木攝)
巴林右旗大板鎮,農民正在采摘香瓜。(李富 端木 攝)
曾長期以傳統玉米種植為主,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為破解發展瓶頸,大板鎮駐村工作隊、農業土專家遍訪田間地頭、實地勘察,依據43°黃金種植帶的積溫條件、沙壤土特性,敲定發展高附加值的香瓜種植產業。在專家指導下,推廣滴灌水肥一體化、雙地膜覆蓋等現代農業技術,每畝節水30%以上,土壤溫度提升3—5℃。從播種、施肥到澆水、除草,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大量心血,確保香瓜綠色健康、品質上乘。
巴林右旗大板鎮,游客采摘香瓜。 (李富 端木 攝)
采摘季的瓜田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麻利地將香瓜分揀裝筐,指尖翻飛間,一級果、二級果各歸其位。“每天能掙180元,還不耽誤回家喂牛羊、接孩子放學。”這樣在瓜田務工的村民在采摘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讓小小香瓜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金杠桿”。
如今的大板鎮,瓜果飄香,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如同香瓜的甜度,節節攀升。從傳統農耕到特色種植,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這片北疆沃土上,香瓜藤蔓正牽出一條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振興之路。(李富 端木)
來源: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官方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