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血管健康嗎?
健康科普
近年來,“泛血管疾病”的概念逐漸興起,強調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能夠同時或先后影響包括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外周動脈在內的多個血管。而冠心病、腦梗、腿/腳血管堵塞這些看似不同的疾病,也是血管里的“垃圾”堆積造成的。
今天,合衛小編
邀請到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學春,帶我們詳細了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知識。
一、血管是怎樣一步步“生銹”的?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血管疾病,簡單來說,就是血管“生銹、堵車”了。它就像水管里慢慢堆積的“水垢”,會讓血管變窄、變硬,甚至堵塞,嚴重威脅健康。
而動脈粥樣硬化并非突然出現的,從胎兒時期開始,母親的身體狀況,比如孕期肥胖、血糖高、血壓高,都可能會對寶寶未來的血管健康產生影響。出生后,如果童年時期養成愛吃零食、不愛運動的習慣,青春期又經常熬夜、承受過大壓力,再加上成年后吸煙、喝酒、飲食不規律等不良習慣,這些因素就像“慢性毒藥”一樣,一步步損害著我們的血管健康。
二、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征
正常的動脈血管壁呈現柔軟、光滑且具備彈性的狀態,保障了血液的順暢流通。一旦動脈血管壁內部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即呈現類似小米粥的塊狀突起,動脈壁的內表面將變得粗糙,動脈壁本身增厚并失去韌性,導致血管變硬、腔道狹窄,阻礙血液流動。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涉及多因素、長期發展的慢性炎癥性病理過程。它的發生發展具有隱匿性,通常在疾病進展至晚期,才會出現明顯臨床癥狀(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在此之前患者可能長期處于無癥狀或亞臨床狀態。
三、血管健康的預警信號
——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是連接心臟和大腦的“生命通道”,當血液中的膽固醇、脂質沉積在血管內壁時,就會形成斑塊,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表現,頸動脈常被視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狀況的“窗口”。
大多數人30歲左右,斑塊就在血管里形成,如果在這個年齡階段愛熬夜,或者有高血壓、高血糖、高BMI指數,身體出現炎癥狀態,斑塊就會快速發展。
四、科學防控動脈粥樣硬化
生命早期(0-3歲)
1.優先母乳喂養(6個月內),輔食應以低鹽、低脂為導向;避免過早添加糖分、鹽分以及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和高度加工零食。
2.每日適齡活動(如鼓勵嬰兒進行爬行、抬頭、翻身等大動作發展),以及在學步期提供安全的環境支持其探索和活動,有助于促進其運動能力、協調能力和整體身體素質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能量消耗和維持健康的體重。
年少時期(4-17歲)
1.每天≥1小時中高強度運動(跑步、游泳、球類運動等)
2.保證每晚8至10小時的睡眠時間。
3.多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全谷物(如糙米、全麥面包、燕麥等)。同時,應嚴格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
4.堅決拒絕吸煙(包括二手煙暴露)和飲酒等不良行為。
5.關注體重指數(BMI)、血壓、血脂水平,警惕超重與胰島素抵抗。
成年階段(18歲及以上)
1.定期測量血壓、血脂譜檢測。
2.維持健康的體重指數(BMI)。
3.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或兩者的等效組合。
4.推薦“三少一多”的飲食原則:少鹽、少油、少糖、多膳食纖維。
5.戒煙限酒。
6.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7.保證充足和高質量的睡眠。
8.慢性病患者應規律服藥、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并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
9.定期評估血管健康:可通過無創性血管影像學進行檢查,如頸動脈超聲,可以評估頸動脈內中膜厚度 (IMT) 和斑塊情況,是篩查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常用手段。
據了解,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是安徽省“十四五”醫療衛生重點專科,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安徽省神經內科質控中心常委單位及合肥市神經內科質控中心主委單位,合肥市腦血管病臨床研究中心,合肥市名醫工作室單位。學科設腦血管病、神經介入、周圍神經病及肌病、睡眠障礙及癡呆、癲癇及腦炎、神經重癥與免疫、帕金森等運動障礙疾病七個亞專科,常規開展各類腦血管疾病、睡眠障礙疾病、癲癇、神經重癥、焦慮抑郁等疾病的診療,神經系統急危重癥患者的監護與管理,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疾病患者全程管理等,可為廣大市民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
專家介紹
劉學春,醫學博士,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安徽省睡眠研究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委員,安徽省全科醫師協會癲癇與神經調控分會委員,安徽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成員。從事神經內科專業臨床工作近二十年,熟練掌握腦卒中篩查和二級預防,頭暈、頭痛、睡眠障礙的治療,擅長腦血管病介入診療、腦出血微創治療。近年來,主持安徽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1項及院級博士專項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重大慢病專項子課題1項、國自然課題3項及省部級課題2項。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2022年獲評安徽省第一屆衛生健康骨干人才,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4篇。
咨詢電話:0551-62965759、0551-62965750、0551-6296574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