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的一個深夜,陽澄湖蘆葦蕩里,劉清低聲叮囑警衛員:‘告訴大家,等天一亮就分散轉移,誰也不能倒下!’”這句幾乎被風吹散的話,是那年江南抗戰局勢突變的剪影。彼時,新四軍主力為避免與國民黨正面沖突,被迫向皖南方向機動,只留下四十余名重傷員隱蔽在湖區,劉清正是這群“拖不走的人”里級別最高者。
年輕的劉清1938年初才從延安抗大畢業,被分到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任政治部主任。一路南下,他跟團長葉飛率部突擊常熟、無錫一線日軍據點,聲勢甚旺。6月,陳毅將這支地方武裝與江南義勇軍合編,冠之以“抗日義勇軍第二路”的名號,部隊人數迅速增至3500人,蘇南東路根據地也隨之成形。遺憾的是,戰事剛見起色,國民黨就下達了“越界必撤”的命令,摩擦幾乎天天發生。
9月的交火里,劉清胸口中彈,被抬進一所臨時野戰醫院。不到兩周,前線被迫大撤退,他和其他重傷員留在陽澄湖與地方黨組織“捉迷藏”。說是醫院,其實是幾間農舍,缺藥少糧,白天漁船穿梭掩護,夜里才敢換藥。兩個月里,四十余人先后犧牲或被捕,到11月,僅剩36人能站起來。劉清望著名冊,沉默許久后扯出一句:“只要還剩一條槍,我們就要讓鬼子知道我們沒死光。”
這股倔強火種并未熄滅。1939年12月,陳毅接到湖區秘密電報,同意劉清就地“重掛牌子”,抗日義勇軍東路軍隨即誕生。36個人、10條步槍、7艘漁船,聽上去像笑話,可三個月后,這支不足一個連的隊伍已拉到二百余人,槍也湊夠了一百多條。打法很簡單——夜襲據點、截擊小股輜重、在水網地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日偽情報里把他們稱作“水鬼”,防不勝防。
1941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的命令,東路軍被編為六師十八旅。旅部遷往高郵湖區時,人已擴到一千三百。年底又調入一師序列,劉清應粟裕要求把名字改成“劉飛”,一是迷惑敵特,二來也算重新出發。有人笑他:“改名就像換裝具?”劉飛搖頭,“人是那批人,骨頭不能老是那副骨頭。”
抗戰尾聲,蘇中軍區副司令一職落到劉飛肩上,他手下的隊伍已是堂堂一個軍分區建制。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部隊奉命北上山東,誰料內戰驟起。1946年宿北會戰,劉飛的縱隊負責正面頂住敵人九次沖鋒,為葉飛側翼穿插贏得整整三小時。戰后一總結,前后阻擊二十七小時,打光的步槍彈殼能裝滿兩艘小漁船。葉飛拍拍老戰友肩膀:“當年陽澄湖那股牛勁,可算沒丟。”
半年后,孟良崮拉開帷幕。任務又是阻援,這回對象是王牌74師。劉飛的部署依托蒙山支脈層層設點,可國民黨從北面連續猛攻,兩座要地多次易手。最危急那晚,他親自帶警衛連沖上前沿,用戰壕里收來的三挺歪把子拼死壓住火力。天亮時,兩高地抓回,中央縱隊成功合圍,戰役真正拐彎。事后有人問他怕不怕,他擦擦沾泥的望遠鏡,“怕?我是想起那36個人,舍不得讓兄弟們白死。”
1949年夏,劉飛調皖南軍區當司令。全區二十多萬官兵在他手里,一年掃盲率竟提升了三成,后勤倉庫條分縷析,連棉襪都能追溯到批號。1955年授銜,他披上中將肩章,卻說最難忘的還是陽澄湖那身破棉衣。之后赴南京軍區兼公安部隊司令,整編邊防單位、推廣勤務地圖,一路忙到1964年身體吃不消,才提交辭呈。
閑不下來的人,總得找點事做。病休時,他把那段湖區斗爭口述給秘書,命名《血染著姓名》。滬劇團發現這套手稿,修改成《碧水紅旗》,后來又吸收新稿《火種》,才有了家喻戶曉的《蘆蕩火種》。毛主席看劇本后連說“好”,江青隨后拍板讓京劇團移植,便是后來更轟動的《沙家浜》。舞臺上那個“郭建光”身影,實際上就是劉飛的剪影,可他本人極少公開談論,“作品火了就行,我只是故事里的人,不想搶功。”
1966年,許世友一句“老劉,南京離不開你”,把他又請回軍區擔任顧問。沒有行政崗位,卻誰也離不開他的主意:邊境巡邏出現新難題、后勤路徑要改線、退役安置流程堵塞……許世友常常扯著大嗓門問:“劉飛怎么看?”他拿著地圖輕輕點兩下,“辦法總比困難多。”直到1973年再度病重,這位從36名傷員里爬出的將領才徹底放下公事。
有意思的是,《沙家浜》火遍神州后,很多觀眾誤以為劉飛靠戲劇成名,他卻更在意劇本能否激勵后來者。一次茶聚里,他對學生兵說:“別神化我,當年倘若沒有那片湖、那些百姓、那36條命,我充其量就是個傷兵。”一句輕描淡寫,把功勞又推回歷史洪流。
今日回看,1939年主力撤退時留下的傷員隊伍,如今官方檔案里已定性為某軍前身——14600余人、三十七門榴炮、三百余輛汽車的整編主力。但是,數字背后那股“不肯死在醫院”的倔強,才是這支隊伍真正的底色。劉飛后來再三強調:“如果有同樣的困境,還是要撐下去,因為你身后可能是一條根據地的命。”
故事并未結束。劉飛辭世后,他在《火種》手稿末尾寫下兩行字:“將來誰想再寫這段事,請先去陽澄湖邊坐坐,感受風吹蘆葦的聲音。聽見了嗎?那是兄弟們在點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