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一年的時間,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終于網絡上線播出了。
2024年暑期檔,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在一片爭議之中上映,結果卻只拿到了區區601萬的票房,豆瓣評分更是低至3.1,成為了《紅樓夢》影視化改編評分最低的一部。
這也是讓李少紅劇版《紅樓夢》終于不用再墊底挨罵了。
李少紅版《紅樓夢》被罵了這么多年,終于有人接替了。
而在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上,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也是拿下了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最令人失望女演員三個獎項。
對于這部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真的是爛的很徹底!
它的爛并不是單一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
從演員到劇情,再到場景、畫面,以及內核表達,這部影片確實是創新改編,但卻顛覆了原著,把經典改成了糟粕爛作。
耗費巨資不假,但一股濃厚的網大風,而且還是現代式的網大風,不僅沒有一點古典韻味,更是連影樓風都不如。
單單場景來看,花了大價錢不假,但卻沒有花到刀刃上,而是給白白浪費了。電影該有的鏡頭美學在該片中并未呈現出來,整個畫風素的太過原味,而場景畫面之間處處都是不合邏輯。
實景是貨真價實的,但特效卻是廉價粗糙的。
黛玉葬花的名場面拍得唯美大氣,但只有美卻沒有邏輯、內涵。
又是溪流,又是雪山,下一個鏡頭就又是庭院閣樓,且不說地理上的錯誤,單單鏡頭上的邏輯就早已拋諸腦后。
《紅樓夢》是宏大的,不是一部兩小時的電影所能夠囊括的。
可是這部電影卻偏偏什么都想要,但又什么都未能展現表達好,整部電影就是走馬觀花式的MV呈現。
從還原角度來看,確實做到了一定還原,但只是還原了個皮毛。
譬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劉姥姥那一身裝束,還有那氣質樣貌,哪像個鄉下人,更不要說“連吃的都沒有了”的臺詞表達,完全就是置事實邏輯于不顧。這分明就是在毀經典,侮辱觀眾。
而說到演員,男女主無疑是最大敗筆,女主獲得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女演員,可謂實至名歸!
且不說男女主氣質不符,單單表演上就讓人一言難盡。臺詞蹩腳,肢體表情生硬,氣質全無。
尤其被導演夸上天的林妹妹,不忍直視!而這個林黛玉甚至還不如身邊的丫鬟。
經典翻拍一代不如一代,經典角色“一黛不如一黛”!
而主題內核上,整部電影舍棄了原著的內涵表達,而是改用“陰謀與愛情”重構經典。
陰謀是侵吞林家財產,愛情是純愛戰神對抗世界。不管是陰謀,還是愛情,這些都是俗套狗血的,而影片的表達也是淺顯直接的。原著對封建制的批判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在這部影片中一點也看不到。
即使愛情,在影片中也未能有著充足的鋪墊,沒有更多情節的支撐,只是瘋癲式地追求,以偶像劇的路數演繹經典,既單薄又爛俗。
畢竟只是一部不到兩小時的電影,所以對于原著龐大復雜的人物關系,自然難以有著更多交代,所以在整個劇情上就顯得邏輯割裂,前后不搭,只做到了呈現,未能發揮其在整部影片中的作用。
縱觀整部影片,編導想要以現代手法重新解構《紅樓夢》,但卻偏偏放棄了原著的精髓,以狹隘片面的認知拍攝制作,但又不想遠離原著,結果就是糟蹋了名著,毀了經典。
電影《紅樓夢》的改編,最大的問題在于完全就是為了創新而創新。
創新的前提是要守正,更要心懷敬畏。
雖然創新要膽大心細,但是這部電影只做到了膽大,卻沒有做到心細,更是貪大求全,結果一無所獲,什么都未能拍好。
電影《紅樓夢》就是閉門造車的改編,同樣也是沒有匠心的改編,只是自娛自樂、異想天開的改編。
對于這樣的改編怎能成功?
對經典的翻拍改編從來都不是易事,可是后來者卻樂此不疲,但每一次都翻車撲街,卻依然勇往直前。
佩服這些人的勇氣和膽量,但同時也越來越讓人畏懼!
總之,過度迎合市場,被資本和流量所裹挾,沒有對經典的敬畏,沒有對觀眾的虔誠,沒有對作品的匠心,那么翻拍的結局就是注定失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