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奔跑吧13》撕名牌我看完后,直接在原地發(fā)出尖叫:原來“女生該不該在場”這一問題,根本就不是重點所在,重點在于節(jié)目悄悄地將“尷尬”轉(zhuǎn)嫁到了觀眾身上。
別的綜藝把笑點寫在了段子里,而它卻把笑點寫在了我們內(nèi)心那點小小的盤算之上。
生怕男嘉賓“誤碰”而登上熱搜,于是干脆讓女生先退場。
沙溢手停的3秒:彈幕笑“怕摸錯”,我卻看出心酸
不信?我們先回到第一輪。
謝依霖一句“girls help girls”,剛一說出來,白鹿就立刻明白了意思。
兩人隨即一起對付沙溢,畫面一度仿佛就像校門口那兩個小姐妹堵著班草一樣。
可就在下一秒,沙溢的手突然停住了,彈幕紛紛刷起“怕摸到不該摸的”。
好笑嗎?確實挺有意思。
心酸嗎?也的確讓人感到幾分無奈與辛酸。
張真源秒撕白鹿:不是女生不行,是規(guī)則把她們標(biāo)成了“易碎品”
緊接著張真源對上白鹿,幾乎在一秒之刻,就分出了勝負(fù)。
彈幕的風(fēng)向,立刻轉(zhuǎn)變成“女生終歸是不行的”。
我緊盯著屏幕,呆住了:這并非是力量層面的差異,而是規(guī)則自身,將女生劃入了“易碎品”的行列。
節(jié)目組雖未明言,但那鏡頭,替他們道出了實情:男生可以毫無顧忌地打,女生卻只能被“小心翼翼地對待”。
于是高能開始登場啦——兩位男生攜手,將謝依霖給迅速地撕掉了,那一瞬間,場子便一下子空了。
謝依霖被撕離場后,男生“咣咣”開撕:原來“好看”的前提是女生不在?
李晨和鄭愷就好像是拔掉了安全栓的汽水那般,“咣咣”地往外冒出氣泡。
彈幕上滿滿都是“這才是撕名牌”,不過我卻后背發(fā)涼:原本所謂“好看”的先決條件竟然是場上沒有女生。
節(jié)目雖未拍桌子驅(qū)趕,但卻通過剪輯和節(jié)奏,將女生委婉地“請”了出去。
更妙的是,鄭愷最后狠狠地摔了郭艾倫一下,彈幕瘋狂刷著“爽”。
我試著代入宋雨琦,如果她被這樣摔,熱搜恐怕會立刻爆開“鄭愷暴力”吧。
同樣的動作,僅僅因為性別不同,評價卻截然不同。
綜藝雖然沒有明說,卻把我們隱藏的雙標(biāo)清清楚楚地展現(xiàn)在鏡頭前,讓我們自己狠狠打自己的臉。
規(guī)則讓嘉賓背鍋?李晨“只撕男”,不過是在迎合雙標(biāo)
我猛地記起,上學(xué)那會兒的運(yùn)動會上,女生的項目老是“被減少難度”。老師一臉慈祥地講:“怕你們受傷。”
那時候我們覺著自己得到了關(guān)照;可如今才曉得,那實際上是一種“被奪走”。
《跑男》把這種行為搬到了屏幕上:女生在的時候,男生就變得縮手縮腳;女生一走開,男生才能夠真正展現(xiàn)出自己的風(fēng)采。
我們笑著把節(jié)目看完,這個時候也將“女生限制”這個想法,默默地印在了潛意識里。
節(jié)目最狡猾的是讓嘉賓背鍋。觀眾罵沙溢“慫”罵李晨“只對男生動手”,卻不罵規(guī)則為什么把男女放在不對等的位置。
嘉賓成了擋箭牌,真正的設(shè)計躲在機(jī)位后面偷笑。我們罵爽了,也忘了質(zhì)問:為什么不能給女生同樣的“危險”權(quán)利?
嘉賓真的無辜嗎?
李晨明知鏡頭在拍,依舊“只撕男不撕女”,是不是也在迎合觀眾期待?
鄭愷摔郭艾倫時那聲怒吼,多少帶點“我終于可以放開玩”的釋放。
他們既是規(guī)則的受害者,也是共謀者,和我們一樣在雙標(biāo)里打轉(zhuǎn)。
撕名牌撕下的是遮羞布:誰在怕女生“認(rèn)真玩”?
所以這一期最精彩的撕名牌,撕的其實是我們的遮羞布。
節(jié)目沒教我們要平權(quán),卻讓我們看見:當(dāng)女生被移出競技場,男生才能“安全地”精彩。
我們笑得越大聲,心里那根刺就越深。
下次再刷到“幸好女生不在”,不妨問問自己:到底誰在怕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