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赤木瓶子
這屆新音綜還是太全面了。
在7月12日晚的《讓我來唱》全國直播賽中,節目將全素人女選手、現場直播、全開麥、清唱等要素結合,呈現出了近年來音綜最“敢”且最具突破性的buff。直播當晚,節目呈現了不少出圈舞臺,相關話題層出不窮,#香奈兒solo臺風太炸了 #浙音第一盛陽是來修音響的吧 #陳葉安版MAMA音綜封神級別 話題不斷發酵。
節目多個舞臺出圈背后,不僅是因為零門檻全素女聲的設定,還因為許久沒有一檔音綜,從賽制、選手、導師到觀眾,全面地展示著音樂節目最真實、突破的一面。當音綜進入“綜N代”周期,這屆音綜是如何擊碎審美慣性,“整活”新聲代的?
one take直播,素人音綜有多“敢”?
看過當晚直播,只想說節目實在是“敢”。第一重“敢”,是在全開麥直播形式上。用頂級音綜的標準要求一群素人歌手,對選手和節目來說都稱得是上一場冒險。氣息不穩、走音、緊張等微小瑕疵,在one take直播里無處遁形,但也正是這種敢“all in”的真實模式,極大強化了每個舞臺的含金量。
《讓我來唱》的首場全國賽直播圍繞“撒歡”為主題,也是選手們的solo舞臺,如果說有什么狀態最能呈現出00后、05后新生代音樂人的精神風貌,那么“撒歡”主題無疑十分契合,它完全彰顯了風格各異的女孩們,是如何在舞臺上“做自己”的。
浙音第一、年僅19歲的盛陽,用一首《失戀萬歲》釋放出層層遞進的情緒,在其舒適區的高音爆發力十足,讓觀眾直呼耳朵有被爽到;童星出道17年的香奈兒,憑借高適配度的流行搖滾《Teeth》舞臺,用實力與魅力迅速征服了觀眾,甚至出現了#香奈兒鏡頭拉近美我一大跳 詞條,并成為當晚首個獲得推薦官滿票的選手。
創作型音樂人補菜一改過往R&B風格,終于完成了其想在節目里玩搖滾的心愿,用硬搖改編了《周處除三害》的片尾曲《壞蛋》,松弛的肢體語言,適時的歡脫表情和彰顯態度的嘶吼,也直接將#比單依純還瘋的歌手出現了 送上熱搜;
亞創成團出道的泰國選手陳葉安選擇了高難度唱跳舞臺《MAMA》,并憑借獨特的音色與堪稱成熟偶像的業務能力,呈現出一個人就是一個團的“降維打擊”,正如推薦官郝蕾所言,“根本挑不出毛病”。
如果是首次觀看節目的觀眾,可能會被一些選手們“原聲直出”的表現驚艷到,畢竟在參加節目前的選手們多是素人,但舞臺硬實力和魅力完全不缺。也許正因為新生代們的硬實力,給了節目直播的底氣與信心,娛樂獨角獸注意到,擔心錯過直播只能看修音版錄播的觀眾也有福了,因為節目官方直接提供了live直拍,著實沒在怕的。
甚至,10強的終極對決,是用60s清唱形式完全交由觀眾決定的去留權,讓內娛觀眾直呼爺青回。許馨一凡在清唱環節演唱的《依賴癥》,讓蕭亞軒忍不住當場“翻唱”。止步十二強的選手們,在淘汰后擁有個人表演原創作品的串燒環節,貢獻了今夏原創含量最高的音綜高光舞臺。
節目的第二重“敢”,則是導師搶麥為選手打call的設定。在100秒的時間里,導師們爭搶著麥克風為喜歡的選手打call,爭取讓其留下來的機會。導師搶麥支持環節,更是顛覆了過往音綜形式,推薦官沒有“保送權”,他們只能在現場拉票,等待著觀眾的抉擇,這也讓“公正”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
作為一檔音綜,《讓我來唱》已經顛覆過往節目的溫和導師形象,一路見證女孩們成長蛻變的推薦官們,從專業與市場角度出發,真情實感又直言不諱,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意見。
比如在節目里不斷成長的謝牧青,導師們提示其需要找到適配舞臺的臺風,再如用高音征服觀眾的盛陽,被推薦官蔡國慶給予了長達4分鐘的“辣評”,讓音綜導師鼻祖柯以敏也坐不住了,發聲力挺。
很能夠感受到,推薦官們是真情實感地擔心年輕后輩“摔跟頭”,希望這些年輕的女孩們在音樂道路上走得更遠更久。
硬核賽制,全面釋放新生代表達
不僅是全國直播賽“敢”玩,在“公式化音綜”已經無法吸引觀眾注意力的背景下,已經播出五期的《讓我來唱》,在賽制創新這方面,堪稱全方位、無死角、反常規。
競技沒有絕對的公平,但《讓我來唱》選擇讓市場給出最合適的選擇。節目播出至今,以分段賽制為主線索層層遞進。
第一步,如何讓66個素人面孔被看見?節目開局就將選手們“請”入66個直播間,開啟線上線下的無縫競逐模式。對于毫無直播經驗的選手們來說堪稱“地獄模式”,但確實也實現了市場層面的“熱啟動”,讓觀眾可以在短時間里對大部分選手產生印象。
直播賽依賴于個人流量,于是節目又以“專業vs流量”這一綜藝界的常青話題為切口,開啟仲裁機制,推薦官在投票時可以提出異議辯論,將正反觀點直觀呈現。
第二步,這屆觀眾的喜好各異,如何達成相對公平?于是節目組奉上“血戰到底”賽制:每組表演只能誕生一位優勝者,推薦官喜好不同,不要緊,選手們輪番換part繼續演出,直到五位推薦官的意見達成統一。
每個舞臺的演唱高光片段有限,同組選手們時常陷入分part困境,如何找到演出舞臺和組員利益的最優解?節目直觀呈現了選手們的分part幕后,因為分詞不均產生分歧是小組的普遍現象。
于是“血戰到底”賽制既能讓選手全方位展示“多邊形技能指數”、讓推薦官給出更客觀全面的評判,又能讓觀眾把一個舞臺看爽、看透。最終的結果也證明了,“血戰”雖緊張刺激但顯然有效。比如唱跳全能毫無破綻的陳葉安,比如作為大vocal卻意外被挖掘出說唱能力的盛陽。
第三步,經由硬實力的考驗過后,來到了更深入的行業話題,天賦與專業、標準vs個性孰勝孰負?答曰:交給市場做出選擇。
關于優秀選手們的去留問題,在用反對表示態度的賽制下,作為前輩的推薦官們從最開始就“吵”得不可開交。節目前期,推薦官郝蕾與胡彥斌就是否該淘汰“針鋒相對”,甚至一度想要動搖賽制,只為了把同臺競技的兩組選手都留在舞臺。
節目將推薦官、專業評審團、現場大眾評審以及線上觀眾的取向有機結合,最終確保留在舞臺上的,是有實力、有個性、有風格、有觀眾緣的選手。
在一套邏輯脈絡清晰的競演篩選標準之余,“為她而唱”等直擊人心的賽制環節,也貢獻了節目中許多有關選手們攜手共進、雙向救贖等名場面。讓娛樂獨角獸印象十分深刻的是《蠅》舞臺,一度被導師建議不要站樁式表演的謝牧青,在“為她而唱”的環節里成為蔡子伊親手帶出的“兵”,突破自我,拿到了晉級名額。
節目通過各種看似“地獄”的賽制,給予選手們全方位、高自由的釋放自我表達的機會。通過硬核且全面的賽制,讓選手把音樂玩透,更讓觀眾看爽。娛樂獨角獸已經開始期待之后的隱藏賽制了。畢竟它不僅能夠極大程度激發選手的潛能,還能讓觀眾看得爽,給Z世代競演打個樣。
Z世代音綜,如何從“升級”到“重構”?
音綜作為綜藝界的“剛需”節目,盡管綜N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層出不窮,但近年來卻一直處于創新和突破的瓶頸期,如何滿足觀眾和市場對音綜節目的高期待,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
在此背景下,《讓我來唱》這樣頗具實驗性質的先鋒內容進入音綜領域,不僅是建立在傳統音綜形態上的“升級”,更是一次全方位的“重構”嘗試。
一方面,節目的種種賽制設定為素人選手們提供了舞臺和個人魅力呈現的機會,真正做到了賽制為內容服務,而不是內容被賽制束縛。
就比如為前25位素人選手們提供了至少一個單人舞臺,讓原創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優質創作音樂人被市場看到。比如雙面嬌樂隊的原創作品《扭轉乾坤,逆風翻盤》,風格自成一派;好好星球的原創作品《會不會有個女孩喜歡我》,復古舞曲舞臺吸睛又抓耳;徐碧珩的原創作品《葉子》娓娓道來的旋律十分動聽。
另一方面,除了高能賽制外,節目也在通過各類衍生內容和加芯環節強化節目的“養成感”,豐富節目的觀感、提升了觀眾參與感、并深化選手之間的情感聯結。
比如主打社交游戲的《正反調聯盟》提供了豐富的真人秀場景表達、直擊幕后日常的《聲活大爆炸》,幫助觀眾深入了解到選手日常個性。此外,線上觀眾除了通過加芯為喜愛的選手爭取權益外,節目組還在線上收集觀眾意見反哺節目內容,極大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與觀眾“共創”。
從舞臺到交互形態的全方位“硬核”,全女綜藝、全平臺、無門檻,從創意賽制到對素人選手從能力到情感的全方位深度挖掘,同樣滿足了Z世代對于音樂節目更高層次的需求:不僅僅是技巧的比拼,更是情感的觸動與心靈的共鳴。
在音綜不斷“求新”卻難以破局的背景下,《讓我來唱》能夠做到恰逢其時的“上新”,并獲得正向市場反饋,本質上,源于其擊碎過往競演綜藝的固定結構,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網生時代音綜樣貌和邏輯。未來,我們期待音綜市場能夠出現更多這樣的驚喜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