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臺海戰(zhàn)爭這個話題最近幾年老是被拿出來說事兒,尤其是兩岸關系一緊張,就有人跳出來放狠話,說什么“大陸要是跟臺灣打起來,國力得被拖垮一半,經濟倒退三十年”。這話聽著挺唬人,但真有那么嚴重嗎?
先說說臺海戰(zhàn)爭這事兒是怎么來的。其實這得從1949年說起,那年國共內戰(zhàn)打完,國民黨退到臺灣,共產黨在大陸成立了新中國。從那以后,兩岸就一直是分治狀態(tài),時不時還得鬧點摩擦。比如1950年代的兩次臺海危機,炮火都打起來了;再到1996年,大陸試射導彈,臺灣那邊選領導人,美國還派航母過來湊熱鬧。這幾十年來,兩岸關系就像坐過山車,時好時壞。
到了最近幾年,情況又有點不一樣了。臺灣那邊,民進黨上臺后一直在搞“臺獨”,尤其是賴清德2024年5月當選后,直接在就職演說里喊“兩岸互不隸屬”,這可把大陸惹毛了。解放軍馬上在臺海附近搞了個“聯合利劍2024A”軍演,擺明了告訴對方:別亂來。
大陸這邊一直強調“一個中國”,態(tài)度很明確,但臺灣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有人想“獨”,有人怕打仗,還有人覺得維持現狀挺好。像臺灣拍的劇《零日攻擊》,就演了個臺海開戰(zhàn)的場景,弄得島內討論得熱火朝天。
國際上,美國在這事兒里也摻和得不少。2022年佩洛西竄訪臺灣,把中美關系搞得更僵。之后美國還老拿“2027年大陸武統”說事兒,推動什么“印太戰(zhàn)略”,拉著日本、澳大利亞一塊兒給臺灣撐腰。
美國智庫保衛(wèi)民主基金會2024年9月的報告還說,大陸在用“蟒蛇戰(zhàn)略”對付臺灣——啥網絡攻擊、假消息、封鎖都用上了,就是想不打仗就把臺灣逼服。不過這招要是不靈,動武的可能性就大了。
總的來說,臺海這地方現在就像個火藥桶,風險是有的。但到底會不會打起來,還得看兩岸和國際上咋博弈。
好了,假設真打起來了,大陸經濟會咋樣?有人說國力掉一半,經濟倒退三十年,這話聽著挺嚇人,但咱得冷靜分析,別被唬住了。
先從軍事上看。大陸的軍事實力不是吹的,2022年軍費2290億美元,全球第二,臺灣才170億,連零頭都不到。解放軍有航母、隱形戰(zhàn)機、導彈,裝備很硬核;臺灣主要靠防御,美國給點武器撐場面。
美國智庫CSIS做過兵棋推演,說如果美日插手,大陸可能會輸,但臺灣也得完蛋——城市變廢墟,軍隊全軍覆沒。戰(zhàn)爭肯定燒錢,軍費、物資、重建啥都得花,但說國力掉一半,這得打成啥樣???咱不是小國,底子厚,扛得住。
再說經濟。2022年,大陸GDP18萬億美元,臺灣才0.76萬億,差了20多倍。真打起來,影響肯定有,但有幾個關鍵點得看清楚:
貿易受阻:臺灣海峽是全球貿易大動脈,每天船來船往,運的東西占大陸進出口的不少份額。2023年大陸進出口總額6.81萬億美元,戰(zhàn)爭一打,航道肯定堵,短期內出口企業(yè)得難受,尤其是沿海那些外貿大省,像廣東、浙江。
芯片斷了咋辦:臺灣的臺積電太牛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都靠它。戰(zhàn)爭一打,工廠停產,手機、電腦、汽車這些產業(yè)都得跟著遭殃。大陸的高科技企業(yè)也得受影響。不過咱這些年也在搞自己的芯片,像中芯國際,雖然還追不上臺積電,但也在進步。戰(zhàn)爭可能會逼著大陸加速“去臺化”,長遠看未必全是壞事兒。
金融市場亂不亂:打仗肯定嚇人,股市、匯率啥的得跳水。看看2022年俄烏沖突那會兒,全球市場都晃了晃,臺海要是開打,動靜更大。但大陸有4萬億外匯儲備,金融管控也嚴,穩(wěn)得住,不至于崩盤。
能源咋辦:臺灣海峽還是石油通道,2023年大陸進口5.4億噸石油,好多從這兒過。戰(zhàn)爭一打,油價肯定漲,工廠成本也得跟著漲。不過大陸有戰(zhàn)略儲備,還能從中俄管道拿油,不至于斷炊。
制裁有多狠:西方肯定會制裁,技術封鎖、凍資產都可能來。俄烏沖突時,俄羅斯被制裁得夠嗆,但大陸不一樣,經濟體量大,內需市場強,2023年消費占GDP的50%以上,制裁傷得了皮毛,動不了筋骨。
說經濟倒退三十年,就是回到1992年的水平,那年大陸GDP才4260億美元,跟現在差了40多倍。戰(zhàn)爭再慘,也不至于這么夸張。
二戰(zhàn)后日本被炸成那樣,幾年就爬起來了;大陸經濟底子比當年日本強多了,恢復力不會差。說白了,戰(zhàn)爭頂多短期GDP掉個10%-20%,幾年緩過來,哪有倒退三十年的道理。
所以,“拖損一半國力,經濟倒退三十年”這話,太夸張了。影響肯定有,但大陸沒那么脆弱。
大陸也不是傻坐著等事兒發(fā)生,這些年一直在準備。
大陸一直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首選。2022年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yè)》白皮書里講得明明白白,能不打就不打。但這不代表軟弱,解放軍這些年武器升級很快,航母下水、東風導彈亮眼,2024年的臺海軍演也挺唬人。意思很明白:想和平最好,不想和平咱也不怕。
大陸早就在“去風險”。2023年提的“雙循環(huán)”,就是少靠外貿,多搞內需。芯片、能源這些關鍵東西也在自力更生,半導體投資一年幾千億,慢慢就不怕卡脖子了。打仗可能加速這過程,雖然疼,但疼完可能更強。
外交上,大陸也沒閑著。2024年跟東盟簽了《南海行為準則》,把后院穩(wěn)住了;在聯合國里老強調“一個中國”,把“臺獨”擠得沒空間。朋友多了,西方制裁的底氣就弱了。
總的來說,大陸的策略是“以和為貴,以戰(zhàn)備戰(zhàn)”,經濟上給自己留余地,國際上拉幫手,真打起來不至于被拖垮。
臺海戰(zhàn)爭這事兒,風險是有的,但說“大陸被拖損一半國力,經濟倒退三十年”,純屬放大了嚇唬人。戰(zhàn)爭肯定有損失,貿易、金融、能源都得挨一刀,但大陸經濟體量大、底子厚,恢復力強,頂多疼幾年,不可能倒退三十年。
兩岸關系這東西,說到底還是得靠智慧解決,打仗是下下策。咱老百姓都盼著和平,誰也不想真刀真槍地干一場。希望兩岸能坐下談談,別讓這火藥桶真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