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 仿八大筆意
古代人用狼毫用得多,馬夏是用退筆【禿筆],李公麟用鋒很尖的筆作畫,王一亭常用玉荀筆,筆鋒不尖,勾線粗壯,作點著實。米家山水也是以線為骨的,無線則軟而無骨了。以線為主,故石濤強調“一畫”。對于中國畫的線,之所以重視它的功效,是因為它常與書法有關,故工畫者都善書。
吳昌碩 紫藤立軸 1905年 故宮博物院藏
虛谷 樹結寶珍
繪畫中的筆法,常有中鋒、側鋒之辨。當文人畫興起后,講究以書法入畫,而對側鋒有排斥的傾向。其實中鋒取渾厚,側鋒取勁峭,各有所長。就我們平常所見到的,吳昌碩的筆法以中鋒為主,虛谷的筆法則多見側筆,或側中寓正。其實吳昌碩在中鋒之中含有偏側的意味,虛谷在側鋒中寓有渾成的意味。這樣就在渾厚中含妍麗,妍麗中不失渾厚。
元 吳鎮《松泉圖》藏于南京博物院
元代吳仲圭多用圓筆中鋒,故其畫有厚重、溫潤之感,他是出之于董源,亦受馬、夏的影響。然其筆墨的情趣與他們大為不同。
徐渭 墨葡萄圖 紙本墨筆166.3cm×64.5cm 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 葡萄圖
徐渭 墨葡萄圖
明 徐渭 墨牡丹 紙本水墨 124.8cmx31.8cm 臺北故宮藏
徐渭 五月蓮花圖 紙本水墨 103×51cm 上海博物館藏
徐文長的大寫花卉,使文人畫進入一個新境界。他純粹以書法筆意入畫,用寫字的手段置于畫上,起落分明、灑脫,毫無做作之態,似乎都在有意與無意、有法與無法之間馳騁。筆墨的意態上,收得攏、散得開,絕去作家氣息,瀟灑脫俗,成為一代宗師。徐文長的用筆,中鋒、側鋒并用,顯得既有靈氣,也有蒼蒼莽莽之味。
清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畫的荷花,借此想說明線條的變化,以及與荷葉闊筆潑墨之中的筆意對比效果與情致的感人程度。
吳昌碩 獨立一鷗
吳昌碩 墨貓圖 1896年8月
吳昌碩 大石獨松圖 時年52歲
吳昌碩也學八大山人,但在用筆方面不同,八大山人以側鋒為主,用墨一次清,不用積墨,若用積墨或積色就不是八大了;用筆不加修飾,一有修改,八大之味就全跑掉了。八大山人用筆簡練,筆底極清,境界尤高,一氣呵成。
清 八大山人 墨蘭圖
清 八大山人 孤鳥圖軸 1692年 云南省博物館藏
清 八大山人 梅花
清 八大山人 茉莉花圖
清 八大山人 芝蘭清供圖
清 八大山人 月鹿圖
清 八大山人 墨蘭
清 八大山人 水仙
清 八大山人 《海棠詩意圖》
八大山人寫字用中鋒,作畫則多側鋒,但筆意不浮薄,側而能厚,全在側中寓正,這完全是利用筆上前端一段毫的功夫。所謂側鋒,要注意這個“鋒”字,并非將筆頭橫臥之謂也。
清 八大山人 書北窓三友詩
清 八大山人 行書節錄《澠水燕談錄》
清 八大山人 草書《愛蓮說》
清 八大山人 行書《臨河敘》
清 八大山人 草書七絕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