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那可是咱祖祖輩輩扎根的地方,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和情感。可如今,它正經歷著一場悄無聲息卻影響深遠的“變革”。咱平時光盯著“娶妻難”這事兒了,卻沒留意到,農村已經出現了三個更嚴重、更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像隱藏在暗處的“殺手”,正一點點侵蝕著鄉村的未來,而且它們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你我身邊。
1、農村“空心化”
現在走進不少村莊,那場景,真讓人心里不是滋味。以前那熱鬧的雞鳴犬吠聲沒了,孩子們嬉笑玩耍的身影也瞧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老人孤零零地坐在墻根下曬太陽,村口的路,一年到頭也沒幾個人走。為啥會變成這樣呢?年輕人集體“出走”了唄。
進城打工成了大家默認的出路,誰還愿意守著那一畝三分地,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呢?親情也跟著出現了斷層,有些老人一年到頭都見不到子女幾面,有些孩子連爸媽的聲音都認不出來了。
就像河南駐馬店的王大娘說的:“以前村子熱鬧得很,現在除了風聲,就是老人的咳嗽聲。”這哪是冷清,這分明是農村在走向“斷代”!
2、大片大片的良田成了荒地
咱這可是農業大國,這事兒聽起來是不是特別不可思議?為啥會這樣呢?種地不劃算唄。辛辛苦苦種一年地,賺的錢還不如出門打工一個月多。而且老人年紀大了,種不動地了,年輕人又不愿意回來種。
有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撂荒耕地已經超過了1億畝,占比近10%呢!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更糟糕的是,荒地雜草叢生,蟲害泛濫,破壞了生態環境;糧食產量下降,地區經濟也跟著“失血”。
四川眉山的老李就無奈地說:“眼睜睜看著地荒了心疼,可是沒人愿意回來種,能怎么辦?”這哪是地在沉睡,這是農村發展在倒退!
3、農村教育也成了個大問題
教育可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可在一些鄉村,這扇門正在慢慢合上。為啥呢?教師流失嚴重啊。工資低、條件差,好多老師干兩年就走了。學生也越來越少,家長都帶著孩子進城上學了,農村學校冷清得就像寺廟一樣。
過去十年,全國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了近一半!這可不是學校不重要了,是沒人愿意留下來教書,也沒人愿意來上學了。湖北某村的校長就憂心忡忡地說:“村里剩下幾個孩子都跑到鎮上去了。
我們學校,明年可能就要撤了。”當教育出現了斷檔,未來還有多少人愿意回到農村呢?
這些問題,很多人都覺得是“自然變化”,是沒辦法的事兒。但實際上,每一個“怪象”背后,都藏著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比如不作為、看不到問題的重要性、舍不得放棄一些陳舊觀念等等。如果再不解決這些問題,鄉村可真就變成“養老院+荒地+廢校”了。
那出路在哪兒呢?要想讓農村重新活起來,就得“三箭齊發”。
得讓年輕人回得來、留得住。產業是關鍵,特色農業、電商、鄉村旅游這些,不能光寫在文件里,得讓年輕人真能靠這些賺到錢。生活配套也得跟上,通路、通WiFi、有醫療、有幼兒園,這些都得有。不是年輕人不愿意回來,是回來了也沒法好好生活。
土地得動起來,農業得賺錢。農機補貼得實實在在,不能走形式;技術推廣、品牌培育得做到位;農產品不能再“種得多賣不掉”了。得讓種地的人能靠種地過上體面的日子,這樣農業就不會再是被遺棄的行業了。
教育得強起來,孩子才愿意留下來。教師待遇必須提高,不能讓堅守在農村教育的老師寒心;城鄉教育資源要聯通起來,不能讓農村孩子一出發就落后。讓孩子在村里也能看到未來,農村就不會成為一條斷頭路了。
農村還能等多久呢?地在荒、校在撤、人在走……不是農村不要人,是我們太久沒為它出真招、下真功夫了。是時候問問自己了:農村還活著,可要是再不“搶救”,我們還能留給后代一個怎樣的家鄉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