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作為“中國金線蓮之鄉”、全國金線蓮最大生產銷售地,漳州市南靖縣成為特色農業發展的耀眼坐標。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赴漳州市南靖縣山城鎮金線蓮科技小院實踐團,于7月1日至3日深入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實踐團緊扣科技創新與紅色文化兩大主線,穿梭于金線蓮特色農業產業鏈與革命遺址之間,以科技力量探尋產業興旺新路徑,借紅色精神基因厚植發展動能,讓科技創新與紅色傳承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同頻共振。
金線蓮園:科技根系深扎鄉土
7月1日,實踐隊首站踏入葛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線蓮科技小院。在接種室的超凈工作臺前,技術人員正將消毒后的莖段接入以香蕉為基質的培養基——這套領先的莖段快繁技術,較傳統分株繁殖效率大幅提升。
技術人員介紹道:“淘汰瓶種,采用袋種,是對成本控制與產能提升的雙重優化。過去瓶種模式下,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巨大,而袋種技術帶來的規模效益顯著,極大推動了金線蓮種苗繁育的發展。” 煉苗區同樣是技術革新的重要環節,每袋八兩重的基質中,50-60株幼苗在30℃以下的自然光環境中,模擬原生林冠層微環境生長,烘干后雖重量大幅減少,僅剩一兩多,卻極大提升了移栽成活率,較傳統方式提高30% 。“同一塊地不可連作”的種植難題也因袋栽技術通過基質隔離,有效阻斷了初代種植后土壤蟲卵從根部侵蝕植株的風險而得到解決。
企業負責人介紹:“從莖段接種到袋栽煉苗,我們構建了全新的全鏈條體系。香蕉培養基不僅提供天然營養,其糖分還能激活內生菌抑制病蟲害,這正是袋栽模式病蟲害少、幼苗長勢好的奧秘。” 實踐隊員們認真記錄著這些關鍵信息,深入理解著科技對農業的強大賦能。
益壽基地:林下種植的創新探索
7月2日,實踐隊走進益壽金線蓮種植基地,這里依山就勢搭建的種植區域,展現出別具一格的生態智慧。不同于常規種植模式,基地采用林下種植法,巧妙利用自然光線,卻也面臨光線條件對烘干效果的直接影響——光線充足時,二十袋鮮品即可烘干出一斤干貨;若光線欠佳,則需三十袋方能達成同等產量。
“我們從2023年開始采用袋裝種植,基質是獨家研發的有機泥配方。” 基地負責人介紹道。在種植模式上,基地不斷探索升級,從最初的袋栽,逐步轉變為開袋栽,如今已深化為開袋后直接放地種植,歷經四五個月的培育周期,讓金線蓮充分吸收土地養分。值得一提的是,經此培育出的金線蓮制成茶葉后,沖泡出的茶湯呈現獨特的深紅色,且被檢測出營養價值更高,在市場上頗受青睞。這種將自然環境與創新種植技術深度融合的模式,為金線蓮產業發展開辟了新路徑。實踐隊員們仔細觀察著基地的種植布局,認真聆聽講解,積極思考著這種模式可借鑒之處。
蘭花園中:兩岸芬芳共繪新篇
7月2日,實踐隊員走進青心蘭園,感受閩臺合作為特色農業帶來的新活力。曾研習兩年組培技術的許傳輝,對蘭花培育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創新調整風扇風向,讓氣流均勻吹拂植株,有效改善通風條件;在燈光設置上,通過精準調控光照時長與強度,為不同品種的蘭花定制專屬 “光環境”。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園內蘭花葉片舒展、花色明艷,長勢喜人。
“南靖的氣候適宜蘭花培育,我們引入臺灣花期調控技術,通過錯峰上市增強市場競爭力。” 負責人補充道,基地不僅引進臺灣優質品種,更依托網絡直播開拓銷售渠道,“單場直播最高售出千余盆,訂單覆蓋全國各省市。” 從珍稀品種培育到培育技術創新,再到銷售模式突破,閩臺農業技術融合與數字營銷創新的雙輪驅動,正成為傳統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為特色農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紅色傳承:賡續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
7月3日,實踐隊走進梅林鎮科嶺廉政教育基地,在這片浸染著革命先烈熱血的土地上,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初心對話。科嶺紅色黨校校長王盛洲以一堂生動的思政課開篇,深情講述著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事跡。
隨后,實踐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革命烈士陵園肅穆瞻仰。蒼松翠柏間,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鐫刻著永不磨滅的英名。站在紀念碑前,仿佛能感受到先烈們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接著,實踐隊探訪了巖永靖軍政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和南靖土樓廉潔文化展示館,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將實踐隊員們帶回了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
這些紅色資源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新時代青年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的力量源泉。從革命先烈們為了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到如今實踐隊員們為了鄉村振興而努力奮斗,雖然時代不同,但初心未改,使命如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實踐隊員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用實踐隊員們在金線蓮科技小院學到的先進技術、在青心蘭園領悟的培育創新理念、在益壽基地探索的生態種植模式等專業知識和青春力量,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而不懈奮斗,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此次實踐之旅成果豐碩,實踐隊員與金線蓮科技小院達成產教融合合作意向。未來,小院將作為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的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實地學習與技術創新的機會;而學院也將發揮專業優勢,為小院的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持續支持。
在三下鄉之旅結束后,實踐隊還將結合專業所學與南靖金線蓮特色,為金線蓮科技小院精心設計一系列包裝樣版圖,通過新穎的視覺設計與文化內涵挖掘,提升南靖金線蓮的品牌形象與市場競爭力。就像金線蓮在新的培育模式下蓬勃生長,新時代青年把課堂所學融入田間實踐,能夠更好地在南靖鄉村振興中貢獻力量,助力科技種子突破困境,培育出產業發展新成果,以實際行動踐行時代使命,在南靖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書寫無悔的青春篇章。
(圖片:劉恬恬 李鵬駿)
編輯 | 翁翔
主編 | 張素桂
監制 | 王麗明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