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一路奔涌,在啟東圓陀角匯入大海。
“江淮之委海之端”,作為江蘇省唯一瀕江臨海的城市,承南啟北的南通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匯聚成一顆璀璨的“江海明珠”閃耀在長三角北翼。與之陸海接壤的的兄弟城市鹽城,也靜靜倚立在南黃海的東岸。
黃海的風,吹過了數千年的灘涂,也帶來了人類生存的原初滋味:鹽。它是大海的慷慨饋贈,更是鹽民煮海熬波的生命結晶。
“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自西漢起,鹽城便因“遍地皆為煮鹽場,四處通達運鹽河”而得名;毗鄰的南通,同樣以魚鹽之利,成為淮南主要海鹽產地,地名中流傳至今的場、灶、總、甲等等,皆為鹽業編制的遺存。
“以鹽為城”的鹽城,“設灶如星”的南通,因為共同的歷史記憶,有了非同一般的緣分,而一場蘇超,讓這黃海兩兄弟走得更近。
地緣相近,文化同根,方言相似(鹽城東臺話屬于江淮官話泰如片),南通人、鹽城人,都是“鍋里鹽”(南通話“家里人”的發音)。
兩座城,一樣“咸”。這揮之不去的“咸”味,歷經漫長歲月的磨礪,早已深深融入兩地的文化血脈。
這“咸”,是世代拓荒中凝結的奮斗精神。
千年鹽墾,先人在沿海荒瘠苦寒之地,提煉出“五味之首”的鹽,也把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開拓精神寫入了城市基因。
回溯百年,南通近代實業家張謇發起“廢灶興墾”,先后近二十萬南通兒女在鹽阜大地上開墾種植、安家立業,累計墾地五百余萬畝,讓昔日鹽堿荒灘化作良田沃野。這段歷史壯舉不僅開創了蘇北沿海開發的先河,讓南通先進的棉紡業從此扎根黃海灘涂,也大大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新中國成立后,鹽城在鹽堿灘上植樹造林,建成了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生態林——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讓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汪洋綠海;而在南通沿海的如東,1951年以來歷經25次大規模圍墾,總匡圍土地60萬畝,相當于從大海里圍出了一個新如東。“荒灘成綠洲,滄海變桑田”的壯麗詩篇背后,無不浸透著開拓者們的咸咸汗水。
這“咸”,是烽火硝煙中熔鑄的犧牲精神。
從播下革命火種的紅十四軍到烽火硝煙的新四軍軍部,從黃橋戰役到“七戰七捷”,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蘇中地區浴血奮戰,取得了系列軍事斗爭的重大勝利,留下了無數通鹽人民敢于犧牲的感人事跡。這兩座根植紅色血脈的城市,將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品格刻入歷史的豐碑,使之成為這片紅色土地滄桑巨變的不竭動力。
這“咸”,是改革開放中萃取的進取精神。
曾幾何時,蘇北之于蘇南,是落后的代名詞,巨大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實力差距,如長江天塹般阻礙了大江南北的交流和經濟發展的共融,相對貧窮的帽子也讓當地人民倍感苦澀。但通鹽兩地沒有坐等機遇降臨,而是在歷史與現實的雙重紐帶中緊密攜手,積極呼應國家戰略,奮起直追。
立足加快江蘇沿海地區與上海、蘇南地區一體化步伐,南通跨江融合,先行一步,全方位融入蘇南,深層次對接上海,進而吸引要素資源跨江北上,輻射帶動蘇北發展;鹽城則搶抓鹽通高鐵新通道的歷史機遇,加速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南通與鹽城,“手牽手”步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快車道。當這種“咸”化作新時代的奮斗滋味,就能釀出獨屬于未來的鮮甜。
兩座城,一樣鮮。大江大海的精華所聚,化為兩座城市的人間煙火和蓬勃力量,使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這鮮,是大海賜予的鮮美滋味。
南通的“八碗八”和鹽城的“八大碗”,菜色不盡相同,但都是兩地宴客的最高規格,有著江海獨有的風味。南通有現做現吃的如皋蟹黃包,鹽城有鮮得掉眉毛的東臺魚湯面;南通有紅燒白汁兩相宜的海安河豚,鹽城有糟腌的大縱湖醉蟹;南通有酥爛不膻的海門山羊,鹽城有軟糯香甜的燴藕粉圓子……數不盡的江海風味,讓人流連忘返。
這鮮,是生態文明的鮮亮風光。
黃海綿延的海岸線,仿佛是大海特意裁出的一襲翠綠裙裾。鹽城灘涂上,麋鹿成群,悠然徜徉;南通濕地里,水波瀲滟,萬鳥翔集……
當南通啟東圓陀角迎來江蘇的第一縷陽光,位于鹽城大豐的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新一屆“鹿王爭霸賽”即將上演“鹿死誰手”的巔峰對決;當南通如東的濱海濕地保護區款待著“自帶飯勺”的貴客勺嘴鷸,丹頂鶴正飛抵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當在南通“江豚灣”邂逅微笑天使顯得稀松平常,鹽城麋鹿來南通“串門”也就不足為奇……南通的五山濱江片區“滄桑巨變”化身“城市會客廳”,鹽城的黃海濕地也向世界詮釋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智慧。
南黃海的風,織就氣象萬千的美麗畫卷,吹動生態文明的動人詩篇。
這鮮,是城市飛速發展的鮮活力量。
通鹽兩兄弟,一個是“敢為人先”,一個是“爭先進位”。
被網友編入“蘇超”段子的“狼哥”出品“超軟軟四件套”,背后是南通拿下全球60%床品訂單的家紡產業驕人成績,更是南通高端紡織、船舶海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千億產業板塊的一個縮影。
“蘇超”賽場上,為鹽城隊“打call”的深圳后援團,是鹽城以球為媒,推動鹽城產業“走出去”的生動實例。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大健康等四個千億級主導產業,則是鹽城奮起直追的底氣。
如今,南通GDP突破1.24萬億,鹽城則力爭用3~5年時間邁入“萬億俱樂部”。在“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賽場上,兩兄弟你追我趕、奮勇爭先。
這鮮,是向海圖強的鮮明特色。
南通位于萬里長江入海口,江海聯動優勢盡顯。而鹽城擁有江蘇最長的海岸線,同處江蘇沿海經濟帶,相連相依的海岸線串起兩座城市向海發展的雄心;從“海上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兩座城市經略海洋、向海圖強,同題共答,共擔使命。
南通打破“淤泥質海岸不宜建港”的禁區,建成了全國最大的LNG能源島——陽光島;船舶海工產業量質齊升,世界級產業集群加速成形;總投資500億的中石油“藍海新材料”項目建設快馬加鞭。鹽城則立足“海上風電第一城”,風電光伏產業先后躋身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下一個萬億看沿海”,南通打造全省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步伐更加雄闊有力。
7月19日,南通與鹽城兩隊將在綠茵場上相逢,競逐的足音將如海潮拍岸,歡呼的吶喊將如海浪飛卷。
兩城兄弟將彼此追趕,亦彼此相擁。
汗珠揮灑出的咸,奔跑撞擊出的鮮,終將融匯為一曲浩蕩的雙城詩章:在黃海之濱,在同一片蔚藍下,兄弟并肩處,海天正闊。
來源:江海南通(文 / 司毅、潘玲英 編輯 / 陳國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