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里無影燈下,一場與惡性腫瘤的“廝殺”正在上演。
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副院長、兒童腫瘤及肝膽外科專家張現偉,全國知名專家、北京兒童醫院兒童腫瘤外科副主任秦紅,正全神貫注地為3個月大的患兒切除巨大腫瘤,術中出血僅50毫升。
換尿布摸出“致命腫塊”
團團媽在給孩子更換尿布濕時,偶然摸到孩子腹部有個硬硬的腫塊,家長趕緊帶著團團(化名)到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令人震驚。
一個100*114*107mm(前后*左右*上下)巨大的肝母細胞瘤已經占據了團團小小的肝臟,并緊貼肝中靜脈及下腔靜脈,因腫瘤體積過大且位置特殊,當地醫院建議轉至上級醫院治療。
一家人多方打聽帶著孩子來到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就診。
張現偉立即為團團查體,完善相關檢查,同時組織多學科專家團隊會診。
經過專家們討論,建議患兒先進行化療,待腫瘤控制后再進行切除。終于,經過4次化療后,團團復查CT顯示腫瘤較前有所縮小,具備了接受肝腫瘤切除手術的條件。
孩子生病,家長總想給他們最好的治療。是讓孩子在河南接受手術,還是盡全力到北京找專家手術?這成為了團團一家反復考慮的問題。
“北京大專家和咱們河南大專家一起給孩子做手術,我們感到非常放心。”當得知河南省兒童醫院是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北京兒童醫院鄭州醫院,全國兒童腫瘤專家秦紅可以到河南,與張現偉一起給孩子做手術,他們不再猶豫,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歷時6小時,“京豫”聯手“拆彈”
團團的手術難點在于完整切除腫瘤,并保證靜脈不受損傷。
術中,秦紅及張現偉團隊使用肝臟外科“精準的武器”——吲哚菁綠(ICG)熒光輔助技術,精準定位腫瘤。
隨著安全顯影劑注入患兒體內,這個藏在肝右葉及尾葉、侵犯肝中靜脈及下腔靜脈的腫瘤被勾勒出來。由于腫瘤體積較大、且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邊界不清,手術團隊既要徹底切除腫瘤,又要最大限度保護肝臟及功能,同時精準控制出血。
專家們相互配合,極為小心地用手術刀游走在瘤體周圍,分離周圍組織,歷時6個小時,最終將腫瘤完整剔除,術中出血僅50毫升。
術后一周,患兒順利出院。
認識肝臟手術的“黑科技”
吲哚菁綠(ICG)是一種近紅外熒光染料,在特定波長的近紅外光照射下會發出熒光。
注射到患兒體內,能清晰顯示腫瘤位置及邊界,在術中實現精準“導航”,幫助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保護重要血管,顯著提高手術安全性,尤其適用于兒童肝母細胞瘤等復雜病例。
出現這些信號要警惕
肝母細胞瘤是小兒最常見的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好發于嬰幼兒期,起源于胚胎早期的未成熟的肝母細胞,具有多潛能性特征。
此病發病隱匿,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容易被家長忽略,常因無意間發現上腹部腫塊才就診,發現時往往腫瘤已十分巨大。因此,如何早期識別肝母細胞瘤很重要。
請留意以下可能出現的信號!
1.腹部腫塊:這是肝母細胞瘤最常見的癥狀,家長在給孩子洗澡或換衣服時,如果發現腹部有異常的腫塊,應及時就醫。
2.腹脹、腹痛:腫瘤的生長會壓迫周圍組織,引起腹脹、腹痛等不適。
3.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腫瘤消耗大量能量,會導致孩子食欲不振、體重下降。
4.黃疸:當腫瘤壓迫膽管時,會引起黃疸,表現為皮膚、眼睛發黃。
在北京兒童醫院腫瘤外科團隊的共建下,完成伴血管侵犯的復雜腫瘤手術、巨大神經母細胞瘤切除術、多臟器聯合切除術、胸腹聯合腫瘤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腹膜后神經母細胞瘤的血管骨骼化手術、闌尾代輸尿管保留腎臟的兒童腹膜后腫瘤切除術、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膜后腫瘤切除術、腹腔鏡輔助兒童腎上腺腫瘤切除術、保留腎臟的兒童雙側腎母細胞瘤切除術ICG熒光導航技術,推廣張金哲院士“洗澡自查法”,指導家長通過觸摸篩查兒童異常包塊。
隨著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高質量建設的深入推進,國家級優質醫療資源的不斷下沉、實現共享,不僅讓患兒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家級專家的診療服務,還推動區域兒童重大疾病的團隊救治能力的提升。
普通外科二病區(兒童腫瘤外科) 楊雅慧/文
來源:河南省兒童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