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航天領域一組數據讓全球側目——SpaceX全年航天發射138次,占全美總量87%,美國國會最新聽證會現場,議員們針對SpaceX與五角大樓的“切割”公開激烈交鋒。五角大樓高層深夜緊急閉門會議,直接影響到全球高科技軍工產業鏈。美國航天霸權,出現罕見裂痕。
“一小時全球貨運”戛然而止,誰能填補真空?
過去一年,美軍野心勃勃地推動“火箭貨運”實驗,試圖用SpaceX的“星艦”火箭,將數十噸物資在一小時內投送到地球任何角落。高超音速點對點運輸,理論上讓補給和部署速度碾壓傳統空運。美國空軍2022年授予SpaceX 1.02億美元合同,只為下一代全球后勤能力試水。
但6月初,五角大樓突然叫停該項目,理由是環保組織反對在約翰斯頓環礁建設發射場。外界很快發現,美軍此前在該島進行核試驗、化武儲存,鮮有阻力,如今為何“環保”突然成為鐵門檻?當天,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與特朗普公開分道揚鑣。巧合之下,項目暫停充滿政治味道。
約翰斯頓環礁地理偏遠、操作安全,原本是最理想的試驗場。美軍早已考察了多處備選地,最終還是選這里,正因其諸多條件獨一無二。環保組織聲音強烈,但難以掩蓋美政壇暗流涌動。
星鏈霸權遭遇國會圍堵,“金穹”系統變數驟升
2025年上半年,美軍斥資1750億美元打造的“金穹”導彈防御系統進入關鍵推進階段。該系統核心是近地軌道大規模衛星網絡,數百顆衛星組成的“傳輸層”,為美軍提供全球通信、導航、導彈預警和高超音速目標跟蹤能力。
SpaceX的“星鏈”與“星盾”衛星成了美軍首選,幾乎壟斷了美太空軍的商業衛星通信合同。2024年,SpaceX發射任務占據壓倒性份額,連絕密的X-37B太空飛機都依賴其送入太空。美國國會、傳統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對SpaceX一家獨大極為不滿。多位議員在聽證會上質問,第三批“傳輸層”衛星為何被叫停,替換為名為MILNET的秘密項目,且指定SpaceX獨家承建,質疑聲直指壟斷與技術封鎖。
空軍部則聲明,MILNET將采用“即插即用”架構,未來不會依賴單一廠商。爭議持續發酵,空軍部長梅因克被媒體爆出曾與馬斯克有密切合作歷史,相關軍方采購是否公平公正引發熱議。美國國會6月的最新預算報告,反復提及航天產業“去風險化”與供應鏈多元化,但現實是可替代SpaceX的商業航天企業尚未崛起。
商業航天大洗牌,美軍“去馬斯克化”陷入兩難
“星艦”技術的突破,使SpaceX成為美軍全球投送和太空運力的唯一依賴。火箭實驗室的“電子號”只能發小型衛星,藍色起源的“新格倫”重型火箭至今尚未量產,聯合發射聯盟的“火神”火箭頻次、價格遠不及SpaceX。今年4月,美太空軍甚至因火神火箭任務積壓,將GPS衛星發射訂單臨時轉給SpaceX。
亞馬遜的“柯伊伯”低軌衛星星座,雖立志用3236顆衛星打造全球互聯網,但進展緩慢,且受制于火箭研制進度。美國航天力量“去馬斯克化”一旦激進,等于主動交出全球航天主導權。
美軍內部多次評估指出,SpaceX的高性價比和成熟的可重復使用技術,是美國航天戰略不可替代的支柱。2024年SpaceX發射138次,其它美國企業加起來只有20次。航天軍用任務、國家偵察衛星、戰略威懾平臺,都牢牢系在SpaceX發射節奏之上。
政治博弈加劇,全球格局重塑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關系惡化,正深刻影響美軍與SpaceX的合作模式。2025年6月,白宮指令五角大樓和NASA梳理與SpaceX簽署的全部大額合同,評估“過度依賴”風險。國會聽證會上,參議員庫恩斯直言不諱:一旦SpaceX技術被政治綁架,美軍將陷入被動。
美航天產業的現實選擇極為有限。傳統軍工巨頭雖有技術積累,卻難以匹敵SpaceX的創新速度和成本優勢。國防部“去風險化”策略面臨兩難:過度依賴單一私企,政治風險升高;強行切割,短期內卻無力替補航天能力空白。
俄烏沖突下的“星鏈”衛星實戰檢驗,讓美軍高層進一步體會到商業航天的不可控性。若SpaceX因政治變化被排除,美軍在全球通信、導航、預警等領域都將出現真空。
行業壟斷與技術封鎖
2025年,全美航天產業鏈“馬斯克依賴癥”讓政策制定者憂慮。國會預算辦公室和美國防部聯合調查報告顯示,SpaceX承攬了超八成政府發射任務,行業新進者要實現同等規模尚需數年。
多家媒體分析,SpaceX的技術壁壘和商業模式,讓它在可回收火箭、批量衛星部署、超低成本發射等環節形成絕對優勢。傳統企業的反擊受制于研發周期和資金壓力,短期內很難撼動其地位。即使亞馬遜、藍色起源等公司加緊投入,2025年也難以形成有效對沖。
美國政府投入巨資試圖扶持多家新興航天企業,2025年6月最新數據顯示,藍色起源“新格倫”重型火箭僅完成兩次測試發射,火箭實驗室全年僅實現7次有效發射。SpaceX的連續高頻發射和低成本商業化,讓國會的“去壟斷”聲音陷入現實困境。
技術創新與地緣競爭,全球航天格局劇變
美國“火箭貨運”項目的推進原本旨在鞏固全球軍事投送絕對優勢,但環保組織阻力、內部政治分歧、供應鏈安全等多重矛盾交織,導致項目進展反復。歐洲、日本、印度等國趁機加快商業航天布局,2025年6月,歐洲阿麗亞娜6型火箭實現首次量產,印度ISRO宣布低成本衛星發射量同比提升50%。
中國則在寬帶互聯網衛星、重型火箭、商業衛星發射等領域加速追趕。2025年6月,長征九號完成多次商業發射,銀河航天“寬帶星座”已進入全球規模組網階段。美國航天產業的內耗,讓全球航天新格局提前到來。
美軍與SpaceX的“冷戰”何去何從?
美軍與SpaceX的“切割”,不僅是企業與政府的利益博弈,也是美國航天安全與全球地緣格局的重大轉折。2025年6月,五角大樓叫停與SpaceX的多個項目,國會對“金穹”系統的壟斷質疑持續升溫,美國航天產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全球產業鏈重新洗牌,各國加速布局商業航天。美國這場“絕交潮”背后,是航天技術創新、地緣戰略競爭、產業壟斷與政策博弈交織的復雜局面。五角大樓能否真正擺脫對SpaceX的依賴?美國航天霸權將如何演變?答案未明,但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正成為全球航天格局劇變的關鍵節點。
參考資料:“一小時全球貨運”項目被叫停,五角大樓能與SpaceX徹底切割嗎?
2025-07-09 06:46·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