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連載08
話說越王楊侗在東都洛陽稱帝后,任命段達和王世充當納言(相當于宰相),元文都當內史令,共同執掌朝政。
這時候聽說宇文化及帶著人馬往西邊打來了,朝廷上下都嚇壞了。有個讀書人叫蓋琮,上書建議招降李密,聯合他一起抵抗宇文化及。
元文都等人支持這個建議,立刻任命蓋琮為通直散騎常侍,帶著皇帝詔書去招降李密。
此時的李密,領導著瓦崗寨群雄,勢力正如日中天。
話說楊玄感兵敗后,李密輾轉逃亡到了瓦崗寨。在他之前,東都的法曹翟讓也逃獄到了瓦崗,聚集了一幫人當強盜。單雄信、徐世勣(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徐茂公)、王當仁、王伯當、周文舉、李公逸等人都紛紛響應。
李密到瓦崗后,勸翟讓起義造反,翟讓覺得自己不行,推辭了。碰巧這時東都來了個叫李玄英的人,投奔瓦崗要找李密。他講起民間流傳的一首讖語歌謠《桃李章》,歌詞是:“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里。勿浪語,誰道許。”
李玄英解釋說:“桃”就是“逃”的諧音,“李”指的是姓李的人。桃李子,就是逃亡的李姓男子的意思。“皇”和“后”則指皇帝和皇后,意思是皇帝在揚州轉來轉去,回不來了,最后會死在那里。“勿浪語,誰道許”這兩句,則暗藏著一個“密”字。
因此,李玄英聽說李密在瓦崗后,就來找他。見到李密后,就把這歌謠預言告訴了他。李密聽了更加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想借助翟讓的勢力起事。
翟讓有個軍師叫賈雄,很受翟讓信任。李密就暗中結交賈雄,讓他去勸說翟讓。賈雄對翟讓說:“李密是蒲山公的后代,將來肯定能成大事。”
翟讓說,既然李密能自立,又何必投靠我呢?
賈雄便胡謅說:“將軍您姓翟,‘翟’通‘狄’,有沼澤的意思,蒲草沒有沼澤就長不起來,所以他必須依靠將軍您啊。”
李玄英的解釋已經很牽強,賈雄的說法更是瞎扯。但翟讓居然信了,和李密的關系一天比一天好。
李密于是勸翟讓攻下了滎陽附近的幾個縣。
齊郡丞張須陀,是個很能打的將領,奉命來守滎陽,帶兵攻打翟讓。翟讓嚇得想逃回瓦崗,李密拼命勸阻,還給他出謀劃策,用埋伏計打死了張須陀。
翟讓非常高興,就讓李密自己建立一支部隊,號稱“蒲山公營”。
接著,李密又和翟讓一起偷襲占領了隋朝大糧倉興洛倉,接連打敗了東都派來的援兵。
翟讓于是推舉李密為首領,稱為“魏公”,改年號叫“永平”,設置了長史等各級官員。
翟讓自己則當了上柱國、司徒、東郡公,也設立了屬官。單雄信、徐世勣等人都當了大將軍,各自統領自己的部隊。祖君彥當了記室,發布討伐隋朝的檄文。
不久,鞏縣縣長柴孝和、監察御史鄭颋,以及虎牢關守將裴仁基,都先后投降了李密,李密都給了他們官職。
李密還得到了秦叔寶(秦瓊)、程咬金、羅士信、趙仁基等猛將,讓他們帶兵,聲勢更加浩大。很快就占據了河南大部分地區。
一時間,從趙魏(河北)以南,到江淮以北,所有起義的隊伍,多半都歸附了李密。
李密和李淵互通書信,建立友好關系,就是在這個時候。
隨后,李密便想著趕快拿下洛陽。畢竟這里是東都,拿下后,才能更顯自己的本事,甚至可以直接稱帝,收服諸路割據勢力了。
于是,李密詔令翟讓當行軍總管,夜里率領步騎兵偷襲東都洛陽,焚燒搶掠了外城。洛陽的居民嚇得全躲進了宮城,由王世充等人登城死守。翟讓這才退兵。
此后,李密軍和東都的守軍多次交戰,互有勝負。
在此期間,武陽郡丞元寶藏也帶著整個郡投降了李密,李密封元寶藏為上柱國、武陽公。元寶藏就讓他的門客魏征寫謝恩信給李密。
魏征是巨鹿人,小時候窮但喜歡讀書,當過道士,被元寶藏召去當書記。李密欣賞他文筆好,特意召他當參軍,兼管記室工作。
元寶藏又聯合徐世勣的部隊,攻破了洛陽附近的另一個大糧倉黎陽倉,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挑選壯丁當兵。不到十天,就招了三十萬兵!永安、義陽、弋陽、齊郡等地聞風歸附。連竇建德、朱粲這些人也派使者來依附李密。
這時候,王世充調集了十萬大軍,來攻打李密的洛口大營,兩軍隔著洛水擺開陣勢。李密渡河交戰,被王世充打敗,逃回洛水南岸,柴孝和等人淹死了。
王世充渡河追擊,卻被李密回頭反擊打退,敗逃到石子河,再戰又敗,王世充向西逃走。
這一仗讓李密的威望更高了。那些投降歸附的人紛紛上表勸李密稱帝。李密覺得東都還沒拿下,時候尚早,暫時擱置了這事。
沒想到翟讓的哥哥翟弘不服氣,竟對翟讓說:“皇帝該你自己當,干嘛讓給別人?你要是不想當,不如讓給我當。”
翟讓的司馬王儒信也勸翟讓自己當大冢宰(百官之首),管理所有的事務,奪取李密的大權。翟讓猶豫不決。
李密的總管崔世樞、左長史房彥藻,受到翟讓的責罵侮辱,偷偷把這些話告訴了李密,還勸李密除掉翟讓。
李密開始沒同意。左司馬鄭颋便說:“毒蛇咬了手,壯士會斷腕保命。您怎么能顧念私人交情,耽誤大局呢?內部一旦分裂,您的威望會受到嚴重打擊,來依附的人必紛紛而去。”李密這才和幾個人定下計策。
李密設宴邀請翟讓。翟讓帶著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司馬王儒信,以及心腹虎將單雄信、徐世勣等人如約赴宴。
開席之前,單雄信、徐世勣被支出到另外一個房間飲酒。不久,翟讓、翟弘、翟摩侯、王儒信即被李密的人殺死。
徐世勣想跑,結果被守門的士兵砍傷脖子,幸虧被王伯當及時制止。單雄信跪下來磕頭哀求,李密沒有殺他。
翟讓其他的手下很震驚,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候李密發揮他的口才優勢,宣布了翟讓的罪狀,并稱其余人一切如故。還親自為徐世勣包扎傷口,以安撫各營將士。
翟氏兄弟都是大老粗,為人本來就殘忍,死了也沒人為他傷心。但因為李密心狠手辣,殺了老友,大家心里也免不了犯嘀咕,漸漸對李密產生了懷疑和戒心。
稍稍穩定內部后,李密繼續進攻東都,又和王世充對峙。越王楊侗此時已被王世充等立為傀儡皇帝,招兵買馬支援王世充。但王世充老是打敗仗,李密趁機占據了金墉城,洛陽方面大為震動。
這時,李淵派出的撫寧大將軍李建成、副將軍李世民也帶兵到了東都附近,名義上是來增援,實際上是來搶地盤的。洛陽城里更加恐慌。
李密的軍隊乘勢攻城,李建成帶兵阻攔李密,李密只好退兵。
不久,李建成受命率軍返回長安。李密正準備再次進攻東都,碰巧宇文化及帶著兵馬打到了黎陽。
李密手下大將徐世勣正守著黎陽倉城,趕緊派人向李密告急。
李密率軍回到清淇駐扎,隔著衛河河水和宇文化及遙遙喊話。
李密大聲說:“你宇文化及一家本是匈奴奴隸,投靠了中原,你父親、兄弟、子侄,世代受隋朝的恩典,富貴到了極點,滿朝沒人比得上。皇帝(隋煬帝)有過失,你不以死勸諫,反而弒君造反!不學諸葛亮的忠誠,反而效仿霍莽(霍光、王莽)的悖逆行徑,天地不容!你能往哪里逃?要是現在趕緊投降我,還能饒你一命。”
宇文化及瞪著眼看了李密半天,說:“今天只談打仗,扯什么書本上的大道理!”
李密回頭對左右說:“宇文化及蠢到這種地步,還想當皇帝?太可笑了!拿根棍子都能把他趕跑。”于是命令深挖壕溝,高筑營壘,不和宇文化及正面交鋒。
李密還傳話給徐世勣,讓他也挖好壕溝堅守,等宇文化及糧食吃完退兵時,再出擊也不遲。
宇文化及大造攻城器械,猛攻黎陽倉城,但被城外的壕溝阻擋,怎么也打不下來。
徐世勣從城下挖地道通到城外,派兵偷襲,放火燒了宇文化及的營寨。宇文化及大敗,攻城器械大多被燒毀,但他還是不肯退兵。
李密正擔心東都的軍隊會趁機和宇文化及夾擊自己,正好蓋琮帶著招降書(本篇開頭提到的)來了。
李密將計就計,寫了降表,表示愿意消滅宇文化及來贖罪。然后派使者帶著降表,和蓋琮一起去東都見楊侗。
楊侗當時已經稱帝,就冊封李密為太尉,兼封魏公,還許諾等平定宇文化及后,讓他入朝輔政。
冊封的使者走了以后,元文都等人覺得李密肯來投降,天下就能平定了,高興得在上東門擺酒慶賀。
只有王世充板著臉說:“朝廷的官爵,就這么輕易送給賊人!你們到底想干什么?”
元文都聽了這話,很不高興,就說王世充私通宇文化及,不能不防。兩人就結下了梁子。
不久,宇文化及糧食吃光,向北撤往魏縣。李密率軍追擊,打了個勝仗,向東都報捷。元文都等人互相慶賀,王世充卻故意散布言論說:“元文都這幫人,都是耍筆桿子的文官,看不透盜賊李密的心思,將來肯定會被李密抓起來。況且我們的軍隊多次和李密交戰,殺了他手下數不清的士兵。要是李密來掌權,他的部下肯定要報仇,我們這些人就沒活路了!”
元文都聽到王世充這話,就告訴了段達,想等王世充入朝時,埋伏武士除掉他。沒想到段達反而給王世充通風報信。王世充連夜帶兵襲擊皇宮的含嘉門。
元文都聽到兵變,趕緊帶著皇泰主楊侗到乾陽殿,關上門死守。王世充猛攻太陽門,破門而入,命令段達進去抓住元文都,當場亂刀砍死。
王世充派自己的部將接管了皇宮守衛,然后才進去拜見皇泰主,跪在地上又哭又發誓地謝罪。
皇泰主楊侗本來就是個傀儡,哪敢責備王世充?只好用好話安撫他。王世充更是披頭散發地賭咒發誓,聲淚俱下,說得楊侗也信以為真了,竟然任命王世充為右仆射(宰相),總管朝廷內外一切軍事。
從此,東都的大權全落到了王世充手里,他的兄弟子侄都掌握重兵。皇泰主楊侗像個木頭人一樣,什么事都做不了主,只能當個擺設了。
再說李密趕跑了宇文化及,正準備去東都“入朝輔政”,聽到王世充政變的消息就撤軍了。他下令打開洛口糧倉賑濟百姓,而且不限量,隨便拿。
各路反王和饑民都來領糧食,人數不下百萬。連東都城內的軍民,也有很多為了口吃的跑來投降。糧食撒得到處都是,散落在路邊。
李密高興地對賈潤甫說:“這真是‘足食’啊!”
賈潤甫卻說:“國家以民為本,老百姓以食為天。現在百姓拖家帶口來投奔,圖的就是有口飯吃。可是管事的人毫不愛惜糧食,隨便他們拿。等到糧食吃光了,百姓散了,還有誰幫您成就大業呢?”
李密這才讓賈潤甫去管理糧倉,并參與軍事謀劃。
王世充掌握了東都大權,暗中想除掉李密。他假裝派使者去和李密講和,提出用布匹換糧食。李密的軍隊糧食多但缺衣服,就答應了交易。
東都的軍民有了糧食吃,就沒人再出城投降李密了。李密這才知道上了王世充的當,立刻斷絕了交易。
王世充卻早已挑選好精兵,喂飽了戰馬,全軍出動來攻打李密。
李密留下王伯當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倉,自己帶兵出偃師北邊,迎戰王世充。
裴仁基獻計說:“王世充傾巢而出,東都必然空虛。我們可以分兵守住險要道路,不和他正面交戰;另外派三萬精兵,繞道黃河西邊,直接去偷襲東都。王世充要是撤軍回去救援,我們正好前后夾擊,不怕打不贏。”
這確實是個好計策,李密也覺得不錯。但單雄信、陳智略、樊文超等卻說自己一方兵力遠超王世充,主張立刻決戰。李密被他們一說,又傾向于速戰速決。
李密哪里知道,單雄信等因不滿他殺翟讓,早已暗通王世充。
裴仁基苦苦勸說也沒用,氣得跺腳嘆氣:“您將來一定會后悔的!”
王世充趁夜派輕騎兵偷偷潛入北邙山,埋伏在山谷里。他命令士兵們喂飽馬,吃飽飯,天一亮就出發,突襲李密的軍營。
李密剛打敗宇文化及,士兵們很疲憊,又輕視王世充,一點防備都沒有。等敵軍沖到跟前了,才倉促列陣,根本來不及。
王世充手下的士兵都是江淮一帶的悍勇之徒,拼死沖鋒,銳不可當。李密的軍隊勉強招架。突然,埋伏在高處的伏兵沖下來,猛攻李密的大營,一下子把李密的軍隊沖成了好幾段。
王世充還特意找了個長得像李密的人,把他雙手反綁,押到陣前,假裝大喊:“李密被抓住啦!”他的士兵們也跟著高喊萬歲。
李密的軍隊本來就在敗退,聽到這喊聲,信以為真,頓時徹底崩潰了。單雄信、陳智略等早就不滿李密的人則趁機投降了王世充。裴仁基、鄭颋、祖君彥等人,都被王世充俘虜。
李密狼狽逃回洛口倉,沒想到守將邴元真也已投靠王世充,反過來算計李密了。
李密趕緊向東逃到虎牢關。
王伯當也放棄了金墉城,退守河陽。
李密整頓殘兵后,召集剩下的將領開會,他還想南邊守住黃河,北邊守住太行山,東邊聯合黎陽的徐世勣,再圖發展。
將領們卻說:“剛打了大敗仗,人心惶惶,軍心不穩。要是再停留不走,恐怕人都要跑光了,還談什么發展?”
李密長嘆道:“我靠的就是大家,大家既然不愿意,我也沒辦法了。”說完就要拔劍自殺。王伯當急忙抱住他,奪下劍,一邊勸一邊哭。在場的人無不落淚。
李密于是對大家說:“諸位如果不嫌棄,就跟我一起投奔關中李淵吧。我雖然沒什么功勞,但保證諸位能保住富貴。”大家都答應了。
李密又對王伯當說:“將軍你拖家帶口的,責任重大,不必跟我一起走。”
王伯當說:“當年蕭何帶著全家子弟跟隨漢王劉邦。我王伯當難道因為您一時失利就敢背叛嗎?活著愿跟您同行,死了愿跟您同死!”左右的人都被感動哭了。
最后李密帶著王伯當等人,總共兩萬人,進入關中,投降了李淵。
李密留下的那些將領,以及他占據州縣的部下,大部分都投降了王世充。連程咬金、秦叔寶等人,也投到了王世充手下。只有徐世勣還堅守在黎陽,不愿背叛李密。
李密到了關中,對手下人說:“我擁兵百萬,如今解甲歸唐。山東(指崤山以東)幾百座城池,知道我在這里,也會一起來歸附。這功勞比起漢朝的竇融(歸附光武帝劉秀)也不小。唐朝皇帝念我有功,應該會給我宰相級別的官職吧?”還是一副脫不了驕傲的心態。
可是等到了長安,拜見李淵后,只被封了個光祿卿(管禮儀及膳食酒席的官),賜了個邢國公的爵位。李密大失所望。朝廷里的官員也大多看不起李密。因此,李密心里又起了叛離的念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