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紀平
7月12日,網友“煙火大器”在社交平臺發視頻稱,自己被黃楊鈿甜起訴了,目前他發布的與黃楊鈿甜“天價耳環”相關的視頻均已經被下架。7月13日,記者聯系上了該網友,截至目前,該網友并不知道投訴、起訴他的相關權利人是誰,也還不清楚具體的侵權原因。
網友稱因發布黃楊鈿甜“天價耳環”事件被起訴(涉事網友所發視頻截圖)
該網友稱,他被刪除的8條作品包括“新歌《耳環很貴嗎》”“耳環‘歲月靜好’”“通報了個寂寞”等,他告訴記者,兩天內接到了8條訴訟處理通知,內容均為“收到相關權利人投訴,你于XX時發布筆記涉嫌侵權,對方已向有關法院提起訴訟,相關內容已被處理。”(據7月14日現代快報)
黃楊鈿甜 “天價耳環” 事件的余波仍在發酵,這名網友的發聲,再次將此事推至輿論焦點。但這一“刪稿”事件,目前充滿“說不清”的迷霧。被訴的網友不知道是誰告了自己,也不清楚侵權內容為何;平臺的通知含糊其詞,各種信息都不肯明說;就連是否真的進入訴訟程序,目前也沒有法院文件佐證。再加上“天價耳環”事件至今仍不算有清晰明白的結果,公眾難免會懷疑,是不是有人想降低熱度,息事寧人。
客觀而言,該網友作為自媒體,其發布的視頻確實存在多種侵權可能。也有網友指出,黃楊鈿甜事件目前仍在調查之中,該網友不斷發視頻針對此事進行“討伐”,使用了侮辱性稱呼和AI生成的虛假內容,有借機炒作之嫌。
但問題是,無論侵了什么權,都該有個說法。如果是侵犯肖像權,是用了哪些不該用的影像?如果是侵犯名譽權,有什么內容屬于捏造事實、惡意解讀或詆毀?是否因使用了影視劇片段,侵犯了知識產權?都是完全可以說清楚的事。如果侵權者連自己被投訴的理由都不知道,如何判斷是否被惡意投訴,又如何維護自身權益?更進一步,如果該網友被起訴的話,連基本信息都不明確,又要如何應對?
這種巨大的信息不對等,也會讓公眾對于投訴的動機和公正性產生懷疑。公眾人物本就該接受合理監督,若是正常維權,把依據擺出來,誰也說不出二話;可要是想用訴訟嚇退質疑,只會讓更多人追問:到底在怕什么?黃楊鈿甜方曾在事發后發通報稱,接受合理監督,但絕不姑息惡意造謠。但究竟何為合理監督,何為惡意造謠,不能只是一方說了算。如果沒有清晰界定,就容易讓維權與“捂嘴”相混淆,引發更多猜測和不滿。
黃楊鈿甜“天價耳環”事件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源就在于真相依然未明。諸多語焉不詳之處,讓官方通報的可信度打了折扣。公眾最關心的耳環真假問題,通報中未涉及;黃楊鈿甜的父親楊某涉嫌違規經商辦企業,但究竟違規到了什么程度,是否涉及濫用職權,權錢交易,也沒說清;楊某涉嫌故意隱瞞違法生育二孩問題,同樣沒有調查處理結果。此外,事發之后,楊偉緊急退出公司,變更法人和股東,究竟是不是想“提前跑路”,也沒有明確答案。
一個個問號懸在半空,調查沒啥進展,反而冒出網友被訴的“新劇情”,仿佛一道難題沒解完,關鍵步驟都被跳過了,誰能甘心?誰會信服?如果官方持續不給出確切結論,公平焦慮和真相恐慌就會迅速蔓延,陰謀論和猜測也會不斷滋生,進而引發各種炒作和造謠行為。
公眾的雙眼不會輕易被蒙蔽,記憶也不會隨便被抹去。針對前公職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通報絕不能只停留在 “已立案調查”。事情究竟調查得怎么樣了,什么時候能有清晰明確的調查結果,在答案出現之前,恐怕大家會一直追問下去。
真正令人滿意的權威通報,應該是平息質疑而不是敷衍質疑,是回應民意而不是遮蔽民意,無論是網友被訴的緣由,還是黃楊鈿甜相關事件的調查進展,只要有真相,就不該支支吾吾地說不清楚。也只有把真相說清楚了,才能真正平息質疑,回應關切,讓信任在心里扎根,讓輿論回歸理性。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