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9日,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數字游民社區”助力鄉村振興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深入黃山市祁門縣,聚焦“祁民公社”這一創新樣板,解鎖青年力量賦能古茶鄉的振興密碼。
在調研中,實踐團隊以“祁民公社”為核心觀察點,深入剖析其“茶咖酒三態融合”特色運營模式。據了解,公社運作模式生動詮釋“數字游民”打破地域限制、依托線上協作的本質,在“發酵你的理想”理念感召下,一群懷抱理想的青年在此構建獨特社區生態,吸引數十名線下創客扎根,匯聚超百名線上協作者,年引流訪客超千人,顯著帶動當地就業與經濟活力,成為吸引青年人才的“強磁場”。
團隊在調研中
團隊深入祁紅產業鏈各環節,洞察數字游民理念與傳統產業、現代科技的融合。在拜訪非遺傳承人葉觀林先生(祁印茶葉有限公司)過程中,見證了鮮葉到成品的匠心工藝。葉大師數十年堅守“質量是生命”,其紅茶年產量上萬斤,“祁門香”譽滿四方。團隊探訪祁門紅茶集團平里生態示范茶園,實地了解其“綠色體系”布局、“綠色鏈條”串聯及5G智能管理系統。茶園利用科技,賦能筑牢祁紅源頭品質,使得傳統茶園煥發新生機。在梅南紅公司(祁紅博物館關聯企業),了解到,“企業+農戶”全鏈條運營模式帶動茶農增收30%的實效,并且品鑒創新產品,感受品牌力量。一直以來,祁民公社積極推動祁紅產業跨界創新,如開發“祁紅精釀啤酒”等產品,將產業效益精準反哺社區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
非遺傳承人為團隊講解
團隊采訪了祁門縣團委書記段倩敏,段倩敏說,近年來,祁門縣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優化人才環境,公社正成為匯聚青年智慧、為鄉村注入“新鮮血液”的核心平臺,并強調,“吸引有思想的年輕人是祁民公社的使命所在”。公社創始人王小東詳細解釋了“共享、共居、共創、共建”的理念,他說,推出祁民公社目的在于打造匯聚青年創新力量的樞紐,其核心在于構建“人才池”,精準對接鄉土產業需求,助力技術迭代、品牌升級與市場開拓。祁門紅茶集團副總經理方政宗分享集團從困境重生到沖刺上市、打造完整產業鏈的愿景,凸顯了其“為國為民”的情懷與打造“有情有義者共創有意義事業”的企業文化,彰顯了重振百年祁紅的決心。
在東景合茶葉有限公司,團隊調研其利用本地高嶺土創新生產瓷器、實現“茶瓷融合”的舉措,其在傳統產業與現代設計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的實踐。團隊探訪了祁門蛇傷研究所,了解到,國家級非遺“祁門蛇傷療法”結合現代技術,其治愈率達98.6%,其衍生的“祁蛇三寶”等產品更是傳統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的典范。
此次深度調研,是合肥工業大學學子將課堂所學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的生動實踐。團隊深刻認識到,“祁民公社”構建的“青年創客與非遺匠人智慧碰撞”模式,有效破解鄉村“智力荒”;其“數字游民+三茶統籌”融合路徑(茶科技、茶文化、茶產業閉環),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可復制樣板。
目前,祁門縣正加速推廣“數字游民社區”模式。祁門實踐表明,以青年創造力為“酵母”,以數字平臺為載體,以文化根脈為靈魂,激活人才“活水”,暢通產業“脈絡”,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必將鋪展得更加恢弘。合肥工業大學學子們正用實際行動,在這片熱土上書寫著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團隊成員同祁民公社創始人合影留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