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山木
近日,大連工業大學一則擬開除學籍的公告,將“跨國私德爭議”推向輿論風口。21歲學生李某蒔因與烏克蘭已婚電競選手Zeus的不當行為及私密視頻外傳事件,被校方依據“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條款擬處開除。
這場看似個人私德的風波,實則撕開了全球化時代文明對話的隱痛——當個體行為成為他者羞辱的工具,高校舉起的校規利劍,捍衛的從來不止是校譽牌匾,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尊嚴與國格底線。
回溯事件核心,2024年12月的上海CS2世錦賽期間,已婚育女的Zeus與相識僅一天的李某蒔發生親密關系,隨后將未打碼私密視頻發至粉絲群,配文“中國女孩一天被征服”“比巴西牛排還廉價”。這些充滿種族羞辱的言論與視頻經全球網絡發酵,讓個體私德失范瞬間升級為文明尊嚴的公共事件。李某蒔用男友購買的機票赴約、面對拍攝不加阻止的細節,更讓這場跨國糾葛添了幾分荒誕與刺痛。
爭議聲中,校規介入私德的正當性質疑尤為突出。有律師提出“私人生活不應成為校規過度干預的領域”,但需清醒認知: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中“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并非模糊表述,其附則明確界定為“存在明顯違德行為且經公共傳播造成惡劣影響”的情形。當私密行為被刻意制作為種族歧視的傳播素材,當個體選擇成為他者貶低中國女性的“實證”,這種行為就已突破私域邊界,演變為損害群體尊嚴的公共事件。校方的處分本質是對“私德無涉公共”謬誤的糾正——在文明碰撞的前沿陣地,不存在絕對孤立的個人選擇。
更值得警惕的是事件暴露的雙重標準。Zeus在烏克蘭媒體筆下成了“男孩的把戲”,其在粉絲群炫耀類似行徑的前科被輕描淡寫;而李某蒔卻要獨自承受開除學籍、全網唾罵的后果。這種失衡背后,既有跨國司法管轄的現實困境——Zeus在我國境內的行為已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但境外追責需通過國際司法協助,程序復雜且周期漫長;也有境外平臺對種族羞辱內容的監管縱容。
校方的處分恰是對這種現實無奈的反撥:不能因追責困難就放任本土個體承擔所有代價,更需通過規則明晰行為底線。當年山東大學“學伴計劃”引發爭議,正是模糊了文化交流與畸形依附的界限;如今大連工業大學的“紅牌”,則彰顯了高校從“文化迎合”到“價值捍衛”的覺醒。
網絡狂歡式的人肉搜索與針對女性的網絡暴力,雖宣泄了憤怒,卻偏離了問題本質。真正的國格捍衛,不應是對個體的暴力圍剿,而應是建立清晰的文明邊界:既反對將跨國交往污名化,更拒絕把種族羞辱合理化。當00后女生B站發起“我不是easygirl”話題獲得百萬聲援,當高校開始明確畸形跨國交往的紅線,我們看到的是新一代對“文化他者化”的集體反抗。
這場風波的深層啟示在于:國格從來不是抽象口號,而是具象在每個公民的行為選擇中。一個大學生的輕率決定,經網絡放大后竟成為外媒解構中國青年價值觀的素材,這警示我們:全球化時代,個體行為的蝴蝶效應被無限放大。高校培育的“文化免疫力”,正是讓青年懂得在文明對話中保持主體性。
開除學籍不是終點,而是重建價值坐標的起點——每個中國青年都應銘記:你的行為邊界,標注著國家形象的底線;你的價值選擇,塑造著文明對話的姿態。
☆ 本文作者簡介:山木,自由撰稿人。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