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實踐團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講活動。學校供圖
7月14日至19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青馬班實踐團赴東興開展“邊疆鑄魂·科技興農·石榴籽聚力”主題實踐研學活動。團隊錨定鄉村振興與紅色傳承主線,深耕產業沃土、溯源紅色根脈、厚植愛農情懷。
踏訪紅色地標,青馬聲傳薪火
實踐團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先后走進山海相連地標廣場、僑批館、G219喀東線界碑、一號界碑及京族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創新性開展“青馬學員說”視頻拍攝活動。學員們以青年視角生動講述守邊護土、僑胞愛國等紅色故事,借新媒體力量讓紅色精神跨越時空。每處地標都是鮮活思政教材,既深化了成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認知,更筑牢了“服務邊疆、建設祖國”的使命根基。
調研賦能產業,新媒體助農興村
實踐團深入大旺村、江那村,實地調研金花茶種植規模、產業鏈條及銷售瓶頸,精準梳理產業發展潛力。結合調研成果,團隊為村莊量身攝制宣傳視頻,鏡頭定格田間勞作場景與原生態鄉村風貌;同步開啟“青馬助農”直播,團員化身主播詳解金花茶藥用價值與種植故事,吸引數千網友圍觀下單,助力特色農產品打通外銷通道。此次實踐以調研為基、新媒體為橋,既為鄉村產業破題支招,更彰顯了青年助農的硬核擔當。
文化服務潤鄉,青春擔當踐初心
實踐團通過共建農家書屋、捐贈百余冊圖書,為鄉村文化建設注入“源頭活水”;聚焦政策解讀、安全常識等村民需求,組織多場宣講活動,助力提升村民綜合素質。這些行動既點亮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文明鄉風培育添柴加火,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服務基層、奉獻社會”的赤誠擔當。
此次東興實踐研學,青馬班實踐團以“邊疆鑄魂·科技興農·石榴籽聚力”為主題,在紅色地標中汲取信仰力量,在田間地頭踐行助農初心,在文化服務中傳遞青春溫度。六天的實踐里,團隊用腳步丈量邊疆大地,用鏡頭記錄鄉村變化,用行動詮釋青年擔當。從紅色基因的傳承到產業振興的助力,再到文明鄉風的培育,每一項成果都彰顯著新時代青年與祖國同頻共振的信念。(袁海勝、勞世珊琦、常雪、黃思雅)
實踐團開展反詐、防溺水宣傳活動。學校供圖
實踐團與江那村共建農家書屋。學校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