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總覺得"人情世故"是句空話,直到那年在公司年會上把領導的酒杯碰倒,還嘴硬說"碎碎平安",結果第二年評優(yōu)名單里連我的影子都沒有——這才明白,這門課不是選修,是必掛的重修課。
最早給我上生動一課的是小區(qū)門口的修車師傅。有回我急著上班,電動車鏈條掉了,師傅三下五除二修好,說"給五塊就行"。我掏出十塊說"不用找了",老爺子硬塞回五塊:"年輕人掙錢不易,我這不是趁火打劫。"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給熟客補胎總多送個氣門芯,收攤時會把隔壁大媽的快遞捎上樓。原來人情世故不是啥高深學問,就是讓人舒服的本事。
真正的暴擊來自職場。剛上班那陣,同事小李總愛說"說實話",結果在例會上一句"王經(jīng)理這方案漏洞太多",直接被發(fā)配到倉庫管存貨。反觀老張,領導問"這鍋誰背",他總能笑著說"我來處理,年輕人經(jīng)驗少",轉頭就把問題拆解給我們。后來才懂,"會說話"不是拍馬屁,是給別人留臺階,也給自己留余地。
親戚聚會更是大型實踐考場。我媽總說"你二姨家兒子考公了",其實是想讓我主動問近況;三姑說"這蝦真貴",潛臺詞是"快夾給孩子吃"。有回我傻乎乎地接話"考公太難了",被我媽瞪得差點噎著。現(xiàn)在學乖了,不管誰說話都先接一句"真好",再順著往下聊——果然,親戚們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
說到底,這人情世故哪是學來的,都是摔出來的。第一次給客戶遞煙遞反了,第二次就記住要把過濾嘴朝對方;第一次在酒桌上逞強喝吐了,第二次就懂了"我酒精過敏"的萬能借口。那些說"學不會"的人,要么是有人護著沒摔過跤,要么是摔疼了還沒爬起來。
現(xiàn)在我也算摸到點門道:別總想著"我要說真話",先琢磨"這話會不會讓人難受";別糾結"他會不會領情",先做到"自己問心無愧"。畢竟這世道,誰也不是活在真空里,把人處舒服了,路才能走順暢——當然,實在學不會也沒事,大不了像我那程序員表哥,靠技術硬剛到底,反正他老板看代碼比看臉色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