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很多父母會有強迫癥,有些認知本來很低,還偏偏以自己為傲,也強烈要求孩子要和他們一樣,甚至不管孩子怎么犯錯,還不管不顧,任由孩子撒野。更讓人氣憤的是還喜歡在親戚朋友大眾面前一邊訓斥,一邊痛罵著孩子。
在廣東的春節,給孩子們的壓歲包大都不多、以表心意,5元、10元、20元的較為常見。
對于很多老年人,沒有任何經濟收入來源,包個5元的紅包也不為過。
一天,我孩子親手接過老奶奶給的壓歲錢,熊孩子二話不說,拿起紅包當場就給拆了,還大聲嫌棄的說:“才5元啊,還不夠買玩具。”,還特意的做了一個鬼臉。當場把我給氣壞了,弄得老奶奶一臉尷尬,氣氛瞬間快要冷卻似的。
大多數父母也有的一個困惑,總覺得孩子小,現在不教,恐怕長大后能培養出一個白眼狼來,到時候孩子長大成人后,說話不把風,容易得罪他人,連一個朋友都沒有的,讓人個個都嫌棄。你說教吧,又擔心孩子教成了一個特別喜歡巴結人的馬屁精、老油條。總之糾結的是該如何教好的問題。
我覺得一個小孩子懂得人情世故是最好的,尤其是要能拿捏準那個度。我們教的目標不是教孩子學“小人精、馬屁精、耍小心機”,而是教孩子懂在人情世故中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事事以培養善心和人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不管對他以后的學習生涯,朋友關系,同事關系,合作關系,整個家庭及夫妻關系都起到至關的重要。
教孩子人情世故,潛移默化的教更多的不僅僅是言語上的教導,而是父母親自做給孩子們看,同時還需要分階段的且有意識的教,循循善誘。
人是環境的產物,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在與人相處和學習的過程。而掌握人情世故的本領,鍛煉高情商,能使得孩子更加容易合群,培養自信人格,積極的入世。
單憑我們做給孩子們看遠遠還不夠,畢竟孩子還小,很多的思想認知水平較低,理解能力比較有限。雖然能潛移默化的教孩子,但孩子未必能學明白,弄明白你的做法和目的。
比如我們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買了一些東西。孩子就只會單純的認為父母買的這些東西是送給別人的,而不會理解這送東西的背后是對朋友的關心,感恩和維系朋友之間關系的深層之意。
我們在社會上,除了有些歡喜接納別人送我們的,也有的是拒絕別人的好意。不同場景不同人我們都知道,而孩子這一塊就比較不太理解,所以我們讓孩子看到的同時,也要給孩子多解釋原因,什么人或者什么場合哪些需要接受對方的好心和拒絕。如在朋友家,親戚家,別人給的東西,我們要當面接納,并說謝謝。對陌生人給的東西,一定要禮貌拒絕回避。一個出于禮貌回應,一個出于安全考慮。
作為父母需要更多的時間教孩子,而不是全不管,或讓他獨自從手機上,小伙伴們那里學來的“人情世故”。
因為這些零碎片化的認知會有差錯偏差的問題,會誤導孩子的觀念,尤其送禮這事來說,孩子更多會理解成求人辦事,嘴巴甜就能得到一切,這種拍馬屁的思想觀念。
而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以正確的三觀、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發現不對的地方,要及時糾正,尊重和真誠為主導。
也要分階段性的教,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給予不同的方法,比如以下兩種場景:
1、送禮時如何送?
小朋友們也有他們的禮儀,我們大人也每天處在人情社會中處理不同的人情世故。拿送禮來說,更多關注孩子如何用心選禮物,懂對方的需求。當我們要給某個朋友送禮物,要跟孩子說,“我們想想這個小朋友平常喜歡什么顏色的,他的愛好是什么?是喜歡小動物,還是喜歡吃糖果,還是收集各種各樣的玩具。我們要挑選小朋友最喜歡的,這樣送給小朋友,小朋友會更加開心哦。”
當送給對方的時候,主要讓孩子懂得強調感謝的心意,送禮時先要跟孩子說:“謝謝你,平常對我的關心和體貼,這個禮物送給你,希望你很喜歡它。”
除了送禮,有時候我們也會收到他人的禮物。要教孩子如何有禮貌的回禮,更多的是讓孩子明白這禮物的心意,而不是禮物的價格或者喜不喜歡這個禮物。可以跟孩子說:“哇,好開心啊,謝謝你的禮物。”
有時候小孩子看到里面的禮物確實不喜歡,會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單獨私下跟孩子溝通,去引導,比如說:“小寶貝,這個禮物對你來說可能不太喜歡,但這是朋友的心意哦,我們要珍惜朋友這份心意對不對?”,其實就是強調朋友的心意永遠是大于物品的。
我們都懂得禮尚往來,維系關系。同時也是最后一步,要讓孩子懂得收了別人的禮物后,也要懂得回禮,制于平衡,讓關系永存,以心意為要。
這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講:“上一次小朋友給我們送了一只可愛的小白兔玩偶,我們下次也給這位小朋友送一個可愛的小熊好嗎?”
2、如何說話不得罪人?
尤其小孩子說話都很隨性的,想說就說,根本不會繞彎彎的,會無意識中得罪到人。
尤其帶著小孩子去朋友家吃飯時,當孩子不喜歡這道菜,就會在大家面前嫌棄說這道菜做的真難吃。如看到比較胖的長輩,就會嘲笑說:“你好胖啊,像個豬八戒。”對小孩子而言認為說著好玩,但對于聽的人來說,心會受傷。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父母是很容易尷尬的,但是不能光會尷尬而不管,而是要應機說教。
我們可以溫和的語氣跟孩子講:“叔叔阿姨們可是用心做給我們吃的,我們不能嫌棄哦。不然叔叔阿姨們會不高興的,跟叔叔阿姨們說對不起好不好?”
事后私下的時候,還需要再教育一次:“小寶貝,剛才爸爸聽你說菜很難吃,做飯的叔叔阿姨們有點傷心了哦,以后覺得不喜歡吃的,要先跟爸爸說,或者嘗一口跟叔叔阿姨們說:謝謝叔叔阿姨,我不怎么太喜歡這個口味。”,小寶貝,你覺得要跟叔叔阿姨們怎么說才更加好呢?(這個引導孩子懂得自主地換位思考問題)。
以及看到別人的長相,跟孩子講:“不能帶有任何的外號語言去嘲笑他人,當別人用外號說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會不開心?”,讓孩子懂得將心比心和體會他人的感受。
教孩子最高級的人情世故,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為他人著想的善良,目的是賦予孩子理解一些規則、懂得觀察情緒、學會表達善意、建立友誼感情的能力。但絕不是抹殺一個童年的純真或教他們圓滑的手段。
?教孩子人情世故,我們要做的是一邊守護孩子童真的一面,一邊賦予孩子的軟實力。
通過做給孩子看,給孩子解釋,再以帶練的方式。根據他們不同年齡段的理解能力,也就是以尊重和真誠為核心的出發點,圍繞教、做、再教的循循善誘。會讓孩子,從小就立住了人情世故的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