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52篇原創筆記
前言
上周末,和HR朋友小聚,他提到個現象:
“現在職場新人往往處于2種極端,要么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動不動高呼整頓職場;
要么把會來事當本事,天天不干正事,凈琢磨人情世故那一套。”
后半句還真是顛覆我的認知,在我看來,這種非黑即白的選擇困境,本質上源于對職場人際關系的誤解。
其實,不管任何年齡,為人處世的邏輯,永遠都是:
與其考慮怎么讓別人喜歡你,不如專注怎么讓別人尊重你。
01 借別人的嘴表達觀點
習慣讀文章的朋友,你一定注意過這種情況:
很多作者,包括我,經常引用名言或是熱播影視劇的臺詞。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避免說教口吻;另一方面,哪怕道理相同,名人顯然比我們更有說服力。
職場不也一樣嗎?
開會討論,當你說出“我覺得”、“我認為”、“我反對”時,有沒有發現,即使你是對的,別人卻并不買賬?
因為,職場少有真正的對錯,只有不同的立場。
與其急著證明自己,不如借第三方的信息、感受、案例來佐證觀點,必要時候,甚至可以用“狐假虎威”來達成戰略迂回。
“借別人的嘴說話”不是耍心機手段,而是學會把“你錯了”變成“我們一起試試”,把“你應該認可我”潛移默化成“大家都認可我”。
02 偶爾主動吃一些小虧
《菜根譚》有言: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鐘之惠。”
意思是:即使微小的恩惠,只要出于真誠,不到處宣揚,不苛求回報,這份恩惠的價值將遠超其表面。
不少人覺得,職場人非親非故,可以一起吃飯,但不能獨自吃虧。
這話當然沒錯,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礙于各種原因,不得不吃一些啞巴虧,有苦說不出。
如果換個思路,把無關緊要的小虧,當成出自本心的施恩,甚至偶爾主動吃一些小虧,積一絲福報,你會不會心里好受很多?
有時候,幫同事分擔一次臨時任務;給新人解答一些基礎問題;等電梯時幫騰不出手的人按下樓層。
這些小忙,或許不會立刻變現,或許永遠不會變現。但誰能說得準,將來某個時刻,它不會成為別人愿意助你一臂之力的底氣?
03 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人
工作20年來,我無比堅信這個道理:
職場從沒有“無用之人”,只有“沒被看見的價值”。
論語云:“三人行,必有我師。”
你永遠不會知道,今天你尊重的一個“普通人”,會不會成為明天改變你命運的“關鍵人”。
實習生對流程不熟,但往往最早發現漏洞;老油條可能不擅創新,但對客戶信息了如指掌;前臺女生沒事摸魚追劇,卻記著高管常去的餐廳。
那些不起眼的保安大叔,保潔阿姨,往往就是某位股東的直系親屬,你求而不得的信息,在他們眼里卻不足為奇。
所以,職場最大的誤區,是總用“標簽”定位別人,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固定的偏見。
真正懂得為人處世的人,會保持“空杯心態”:既不高估自己,也從不低估任何人。
寫在最后
年過40,深深覺得:
職場上贏得尊重的關鍵,不是深耕人情世故,而是得體收放自如。
不必刻意模仿“高情商”,也不用羨慕“會來事”,別再糾結該怎么對人,專注于如何做自己。
你會發現,曾經困擾你的人情難題,早已被悄悄化解。
畢竟,最好的職場關系,不在套路,在真心。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