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布爾津縣,紅色是一抹亮麗的顏色。
景區內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迎來了一撥又一撥游客,村莊里的“村史館”“村史驛站”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講述航運往事的中蘇航運紀念館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參觀團……
布爾津縣作為千年草原文化、百年航運文化的承載之地,紅色風景分外動人。進入暑期以來,更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感悟家國情懷,紅色旅游熱度節節攀升。
眼下,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布爾津縣紅色旅游何以“圈粉”?
為了讓游客深化對紅色文化的情感共鳴,當地景區不斷創新旅游業態,讓紅色旅游“活”起來。
行至禾木哈納斯蒙古民族鄉哈納斯村,一個寫著“黨員示范旅游專業合作社”的紅色牌子格外醒目。這是一家合作社,也是一座叫“扎拉特”的民宿小院。
走進小院,游客們看見了原木搭建的宴會廳、艷麗的刺繡掛毯、巨大的古老毛皮滑雪板模型;稍作停留,游客們聽見了深沉的呼麥音符、悠揚的冬不拉琴聲、節奏明快的“黑走馬”旋律。
經營者葉兒克巴圖介紹:“九年前,經哈納斯村黨支部牽頭,10戶村民共同出資,成立了這家‘黨員示范旅游專業合作社’。如今,這里可以為游客提供本土美食、民俗家訪、民族刺繡體驗等旅游服務項目。這里還有30余間客房,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旅游旺季期間時常客滿。”
與此同時,布爾津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將紅色景點連接起紅色線路,將其融入全域旅游的發展格局中。
中俄老碼頭步行街的旅游線上,一路“串”起中蘇航運紀念館、老浮橋遺址、中蘇通航老碼頭等紅色景點。游客漫步街巷其間,就可以來一場特別的紅色之旅。
場景化的“歷史教科書”讓紅色旅游與游客之間實現了雙向奔赴。
布爾津縣還在全面整合紅色資源,讓紅色元素植入城鄉生活場景中。
庫爾吉拉村、草原二村等村莊規劃建設了村史館、村史公園。喀納斯酒廠里還開設了“長征精神展館”。再現往昔,人們重溫歷史,牢記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切克臺村、克孜勒加爾村等鄉村旅游重點村,正在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家庭賓館”模式,現已推出5條黨員領創精品線路。游客可于鄉村山水間,了解時代變遷,追尋紅色記憶。
當地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又接連打造出“黨員民宿店”“黨建驛站”等紅色旅游亮點,讓紅色引擎成為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強大助力。
多元思維,讓此地的紅色旅游有了更多“打開方式”。
紅色文化入腦入心、紅色精神傳承不息,布爾津縣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紅色旅游發展路徑。
(文/黃鳥 胡艷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