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乾隆年間的一天,黃地主正在屋里來回踱步,似乎在為一件事發愁。
他心想:窮書生陶澍要娶女兒,可他屢試不第,哪里配得上自家千金?
等到婚禮當天,他竟然讓丫頭黃德芬穿上了嫁衣。
多年后陶澍金榜題名,黃德芬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小姐卻處境不妙……
尋找“潛力股”
湖南安化的黃地主因為生意做得紅火,因而攢下了厚實的家底。
他花費巨資,買下了很多的田產。這時的他,光靠這些田產就能吃穿不愁。
有一次,他來到田間,望著連綿的千畝良田,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雖說黃家生活富裕,可一到縣里的鄉紳聚會,他就覺得抬不起頭。
其他人家要么有舉人老爺幫襯,要么有知縣親戚撐腰。
唯獨他家三代都是商人,社會地位比較低。為了能夠出人頭地,黃地主一直在琢磨如何與當官的攀上關系。
他打聽到,如果女兒嫁得好,全家都能跟著沾光,說不定還能混個一官半職。
正當他尋找“好女婿”的時候,鄰村的陶澍逐漸進入了他的視線之中。他知道陶澍的家里比較窮,連頓飽飯都吃不上。
但陶澍腦瓜子特別靈光,七歲就能作詩,在當地小有名氣。
他十三歲考中秀才的時候,連縣里的學官都夸他簡直就是“文曲星轉世”。
黃地主摸清了陶澍的“底細”之后,覺得他是“不二人選”。
他有意讓女兒黃秀英嫁給他,以此來獲取“逆襲”的機會。當天晚上,他就在家中擺下宴席,把陶家父子請進門。
酒席上,黃地主對陶澍說道:“賢侄啊,只要你肯娶我家秀英,提什么要求我都答應你。”
當時陶家父子看著桌上的山珍海味,又看著黃地主身后氣派的宅院,心情十分激動。
他們對黃地主的盛情招待,一時間有點受寵若驚。陶澍心里明白,這不只是娶媳婦,更是全家翻身的機會。
當晚,兩家就順利訂下了婚約,只等陶澍進京趕考回來,便擇日完婚。
嘉慶七年,陶澍背著包袱第一次進京參加會試。
黃地主特意請人做了身新衣裳送他,還對他說:“賢婿放心考,我們在家里等好消息。”
但他心里卻默默算了筆賬:如果考上了舉人,黃家在縣里就能挺直腰桿。
如果真的中了進士,說不定自己也能混個小官當當。
可是到了放榜那天,他等來的卻是陶澍名落孫山的“壞消息”。
黃地主皺了皺眉頭,但想著年輕人總有失手的時候,也就沒有太在意。
他堅定認為,只要陶澍再認真備考幾年,下次準能金榜題名。三年后,陶澍再次進京參加考試。
錯點鴛鴦
這次黃地主連送行酒都沒有準備,只讓管家塞了幾兩碎銀子。
果不其然,他又沒有考中。黃地主徹底坐不住了,看著女兒黃秀英天天對著鏡子嘆氣,心里直發慌。
他心想:女兒歲數也不小了,總不能跟著個窮書生喝西北風吧?
就在這時,縣里的錢富商托媒婆上門提親,愿意出一千兩白銀作為彩禮。
黃地主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心里盤算:現在看來,等陶澍當官恐怕是沒戲了。與其繼續等待,還不如去拿現成的銀子。
可轉念一想,當初與陶家已經確定了婚事,現在悔婚,想必會惹來非議。
陶家過幾天就要來娶親了。一想到這里,他頭疼不已。
一連三天,黃地主在書房里轉來轉去。突然,他看見了正在掃地的丫頭黃德芬。
這丫頭是八歲時逃荒來的,在黃家干了十幾年粗活,相貌不算出眾,但為人老實本分。
黃地主眼睛一亮,他想到了解決辦法。他立馬把黃德芬叫到跟前,扔給她一套嶄新的嫁衣。
他對黃德芬說道:“明天陶家來娶親,你替小姐嫁過去,事后給一百兩銀子。”
黃德芬嚇得撲通跪地:“老爺,這可是騙人啊。”
黃地主說:“我平日里待你不薄,這正是你報恩的好機會。”
看著黃地主兇狠的眼神,黃德芬無奈點點頭,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她深知,在這世道,自己無法拒絕,除了點頭,她根本沒有其他選擇。
而此時的陶澍毫不知情,滿心歡喜地準備迎接自己的妻子。
而這之后一場精心策劃的“掉包計”,改變了他和兩個女子的命運。
婚禮當天,黃德芬被強行梳妝打扮,蓋上紅蓋頭塞進花轎。陶家窮得請不起樂隊,只有幾個親友抬著轎子來了。
黃地主假惺惺地抹著眼淚,把 “女兒” 送上轎。
送走黃德芬之后,黃地主長舒了一口氣。
拜堂時,陶澍掀開蓋頭,看見新娘雖然面帶羞怯,卻不是畫像上那個眉清目秀的黃秀英。他疑惑地問:“姑娘是……”
黃德芬撲通跪下,立馬說明緣由:“老爺逼我替小姐嫁過來,求你饒了我!”
陶澍頓時火冒三丈,但看著眼前這個哭泣的女子,又心軟了。
他表示:“你既嫁給了我,便是我的妻子,以后好好過日子吧。”
黃德芬擦干了眼淚,點了點頭。就這樣,陶澍和黃德芬意外地成為了夫妻。
不得不說,兩人婚后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丫鬟”的逆襲
婚后的黃德芬勤儉持家,一心做事,沒有任何怨言。
她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凈凈,用野菜雜糧變著花樣做飯,還把陶澍的舊衣服補得整整齊齊。
陶澍對黃德芬的感情越來越深,決心要考取功名,讓其過上更好的生活。嘉慶十五年,陶澍再次進京趕考。
這次考試,陶澍一鳴驚人,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陶澍做官后,黃德芬跟著他去了京城。
她不懂禮儀規矩,就虛心向老嬤嬤請教。她不會穿旗裝,就自己偷偷練習。
黃德芬還經常勸他:“當官要清廉,一定不能拿百姓的錢。”
陶澍牢記妻子的話,在任上果然清正廉潔,取得了輝煌的政績。
陶澍的仕途一路飆升,從翰林院編修做到安徽巡撫,又擔任兩江總督,成為管理江南財賦的地方大吏。
道光皇帝對他十分賞識,稱贊他 “實心任事,不避嫌怨”。后來陶澍被封為太子少保,官至從一品。
按照朝廷規矩,黃德芬被封為 “一品誥命夫人”,賜穿霞帔。
就在陶澍和黃德芬風光無限的時候,黃地主的親生女兒黃秀英卻過得艱苦。
她嫁給富商兒子后,丈夫是個花花公子,整天吃喝享樂。
沒過三年,丈夫得病死了。錢家嫌她“不祥”,把她趕回了娘家。
此時的黃地主已家道中落,沒有了往日的風光。
黃秀英回到家,看到的是破敗的院子和病重的父親。她想起當年被掉包的事,整日以淚洗面。
后來陶澍回鄉省親,黃德芬坐著八抬大轎去上香。
黃秀英躲在人群里看,見昔日的丫頭如今穿著華貴的錦袍,頓時感到無地自容。
此時的黃秀英,選擇了默默離去……而黃德芬成為一品夫人后,依然保持著勤儉的習慣。
她在府里,親自教兒媳們紡紗織布,說:“日子好了,也不能忘了本。”
這夫妻倆相濡以沫幾十年,一共育有五子三女,個個成才。道光十九年,陶澍病逝,黃德芬傷心欲絕。
結語
黃德芬帶著子孫扶柩回鄉,沿途百姓自發送別,感念陶大人的恩德。
晚年的黃德芬,經常教育孫子們:做人要踏實實,別想著走歪門邪道。
這個從丫頭逆襲成為一品夫人的故事,在湖南民間流傳了百年。
人們都說:“黃地主耍小聰明掉包,意外成全了一對好夫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