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正在廚房里切菜,老公接了個電話,一臉古怪地沖我喊:“我媽說,她準備搬來我們這兒住一段。”
我手一抖,差點把手指切著:“啥?你媽不是在小勇家呆得挺好的嗎?咋又要來咱這了?”
老公邊看手機邊嘟囔:“小勇家那孩子不是上小學了嗎,沒人用她帶了……估計閑下來了,覺得我們這邊方便。”
我嗤笑了一聲:“方便?當初咱家娃出生的時候,她不是說她心臟不好,照顧不了小孩,要回鄉下休息嗎?結果呢,剛回去沒幾天,人就在小勇家開始伺候月子了。”
這事我記得清清楚楚。我們兒子出生那年,我是剖腹產,刀口還疼著呢,婆婆看我媽在就開始“撿輕松的”:“哎呀你媽年輕些,我這心臟啊,一晚沒睡就犯病了,不行我得回老家養幾天。”
結果她剛走沒兩天,小叔子媳婦朋友圈就曬了婆婆做的紅棗烏雞湯、鯽魚湯,還有婆孫倆的親密合影。我氣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我媽當時氣得嘴都歪了:“行吧,人家親兒子才是親的,咱也別爭了。”
那幾年,婆婆一直跟小叔子一家住,帶大了他兩個孩子,吃喝拉撒樣樣不落。聽說還把她那點退休金掏了十萬出來,幫著小叔子付了房子首付。
我跟老公提這事,他只好尷尬地笑:“唉,可能我媽就覺得小勇家壓力大唄。”
我冷著臉:“我們就不是她兒子?我們生孩子的時候她倒說自己生病了,現在孩子小學都上了,她康復了,來咱家養老了?”
話是氣話,可我也清楚,老人年紀大了,不可能一直一個人過,再怎么心里不平衡,也只能接著。
婆婆搬來的那天,拎了三個大袋子,進門第一句話是:“我跟小勇家那邊說了,他們也覺得我住你們這兒更合適,離醫院近。”
我皮笑肉不笑地說:“那您真會挑地方。”
她進屋看了一圈:“這客廳還是老樣子啊,窗簾也不換新的?”
我翻了個白眼,心想你倒是一點不見外。
住進來沒兩天,她就開始“指導”我生活了。飯菜她挑、電視她搶、孩子作業她也要管。
“你這炒菜油太多了,不健康。”
“這電視我正看天氣預報,你兒子那個動畫片吵得我頭疼。”
“你兒子寫字歪歪扭扭的,你不管嗎?”
我忍了三天,終于忍不住和她杠上了:“媽,您不嫌棄我們這邊,愿意來住,我們當然歡迎,可是咱也得講點規矩,孩子有我們管,您要是不舒服,咱說清楚,別什么都插手。”
她一臉委屈:“我還不是怕你們太累,我在小勇家帶了那么多年孩子,我是有經驗的。”
我不冷不熱地回:“您那經驗,是留給小勇家的,現在人家孩子也不需要您了,才輪到我們?”
她聽得出來我話里的意思,臉色一下子垮了下來。
晚上我和老公在臥室里說起這事,我氣得直跺腳:“你媽一分錢不給,現在倒想來養老,我家不是養老院!”
老公嘆了口氣:“她畢竟是我媽,小勇他們也確實沒地兒騰出來。”
我火冒三丈:“那你弟弟當初用她帶孩子的時候怎么不說沒地兒?她退休金都給你弟了,現在沒錢了,腿腳也不好了,就把人往我們這兒送?”
老公沒接話。
幾天后,我兒子感冒了,我忙得團團轉,夜里三點多還得給他量體溫喂藥,婆婆在隔壁房間睡得呼嚕震天,第二天還問我:“昨晚咋吵吵鬧鬧的,我都沒睡好。”
我心里堵得慌,冷笑了一句:“這年頭,帶孩子的可真不容易。”
她愣了下:“你是說我沒幫忙?”
我直接說:“您要真想幫,是不是早就幫了?兒子生病,連問都不問一句,您到底是來養老,還是來渡假的?”
那天她沒回嘴,悶頭進了屋。
晚上,小叔子打電話來,我聽見她在電話那頭嘆氣:“你嫂子脾氣大,我這老骨頭湊合著住吧,你們也不方便。”
我在廚房聽著,氣得把鍋鏟都扔了。
過了兩天,婆婆突然跟我說:“我把存折帶來了,我想把這幾個月的生活費交你。”
我一愣,這倒是第一次她主動提錢的事。
我看著她那張有些尷尬的臉,心里說不上是什么滋味。
“媽,不是錢的事,是人心的問題。咱不是說不能來養老,而是不能老偏心,等用不到了,才來找我們。”
她沉默了一會兒,嘆了口氣:“你說得對,我之前是把小勇那邊看得重了點……現在人家孩子上學了,我確實沒啥用處了……”
我點點頭:“媽,人老了不要緊,最怕的是心也老了。家要是有偏心,那就是兩家。”
從那以后,婆婆倒是收斂了很多,有時候還主動削蘋果給兒子吃,晚上也會問我下班累不累。雖然不親熱,但起碼有了點“人情味”。
她終于明白,養兒防老,不能只盯著一個兒子看。你在哪家播種,就得在哪家收獲。真到老了,能接住你的,不是嘴上說你孝順的兒媳婦,而是那個在你需要時真心實意為你煮飯熬湯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