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宗慶后逝世,全國悼念,網友刷屏緬懷。
有人說他是“民族企業的最后一代實干家”;
有人感嘆哇哈哈守住初心,從不上市、不融資、不炒作。
他唯一的女兒宗馥莉,被推上了臺前,成為哇哈哈集團董事長。
那時的評論區是這樣的——
“支持宗馥莉,她是最懂父親的人。”
“國產品牌別倒下,我們一起挺。”
可才過去5個月,劇情就反轉了:
3位自稱“宗慶后親生子女”的美籍人士,在香港、杭州同時對宗馥莉發起訴訟,追討總計超21億美元的遺產權益,并要求凍結她18億美元資產。
這劇情,不是宮斗劇,而是現實版豪門遺產爭奪戰。
誰能想到,“獨女宗馥莉”,如今變成了“豪門繼承爭議核心”?
一直以來,宗馥莉都是“宗慶后獨女”的存在。
她留學歸國、年輕有為,從娃哈哈娃哈哈營養快線、AD鈣奶,一步步走上娃哈哈二代接班人的位置。
可這場突如其來的“繼承戰”,直接讓輿論炸了:
- 誰是真子女?誰在編故事?
- 爭產動機到底是愛父親,還是愛資產?
- 美籍身份參與家族產業遺產分配,法律能認嗎?情理能接受嗎?
更尷尬的是,起訴宗馥莉的這三位——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全是美國國籍。
他們不光在香港法院提出申請,還在內地杭州法院起訴,要求每人分得7億美元信托權益。
他們的律師說:“我們只是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
而宗馥莉這邊的律師,則質疑他們身份的真實性和證據的效力。
一邊是“唯一合法繼承人”的執掌局勢;
一邊是“突然冒出的美籍宗氏后代”的法律博弈。
輿論頓時陷入“懸疑+倫理+資本”的三重漩渦。
民族企業、獨女接班、美籍爭產:這場風波,戳中了太多人敏感點
為什么這件事引爆網絡?因為它不僅僅是宗家的家事。
它牽動的是:
01 |“民族企業是否能守住根基?”
哇哈哈從未上市,也從未融資,靠著實打實的銷售體系撐到了今天。
宗慶后多年來堅持:“企業是留給國家的。”
如今卻面臨美籍繼承人爭產,普通網友第一個反應就是:
“那我們買了這么多年的國產情懷,最后要給美國人打工?”
這種心理落差,不是一兩句法律程序能解釋的清楚。
02 |“網友立場反轉,是情緒太滿,也是現實太打臉”
2024年宗慶后去世時,全網刷屏悼念,評論區幾乎一邊倒支持宗馥莉。
可現在,吃瓜群眾開始變臉:
- “怎么突然冒出三兄妹?”
- “當初罵其他企業主是美籍的,現在輪到宗家了?”
- “是不是又要開始說‘家族紛爭不影響我們喝營養快線’了?”
這其實不是網友變了,而是現實比想象更魔幻。
當情懷落地到利益分配,所有人都清醒了。
03 |“豪門爭產,終究還是場精心設計的權利游戲”
宗慶后在世時,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節儉、低調、實干。
他開10萬的車,吃食堂飯,親自跑市場。
而現在他剛剛去世幾個月,巨額家產就成了爭奪焦點。
這很難不讓人唏噓:
原來一個人一輩子的清明和操守,也難敵身后復雜的博弈。網友熱評很扎心,但也很真實:
“你努力了一輩子,死后別人討論的是你的資產怎么分。” “當初罵外國國籍的企業家,現在輪到你們了,也別雙標。” “真正的大局之人,不是守住企業不融資,而是守住權力不亂。”
寫在最后:真正的大局,不是守住企業,而是守住格局
宗慶后一生低調、節儉、專注實業,他不上市、不貸款、不炒作,他把哇哈哈活成了一代傳奇。
但他身后爆發的爭產大戰卻提醒我們:
制度設計,比個人勤奮更重要;
法律意識,比企業文化更關鍵;
家族治理,比企業擴張更復雜。
你可以再努力,但你不能忽視“安排”;
你可以再情懷,但你不能沒有“邊界”。
不為了站隊,而是希望:
無論是哪個民族企業,無論誰當家作主,
都別讓曾經那個“我們一起喝的營養快線”,
成為一場跨國財產博弈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