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線城市房價永不下跌的神話早早破滅,新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更呈普跌態勢,偶有城市房價小幅增長,也缺乏后勁。
綜合各個口徑來看,主要城市的房價累計跌幅普遍在3成及以上,這里面確實存在“抗跌優等生”的城市,也有下滑幅度遠超預期的城市。前者相對能扛,政策武器箱里也有存貨可以擇機發布,后者則大多從新房到二手房,從價格到成交量全線失守,利好政策也已基本打出。
因為各個城市房價的峰值不一、見頂時間節點不一,其下滑區間、曲線、時間節點也多有不同,相同的是累計下滑幅度只高不低。
從主要城市的房價跌幅情況來看,寧波、鄭州、南京分別為48%、46%與44%,尚只是接近腰斬,武漢則以53%成為領跌者之一,在其之前的是在蘇超里大殺四方被尊稱“南哥”的南通,跌幅高達56%。
而成都的19%、上海的20%,北京的25%,長沙的27%與深圳的29%,成為目前的房價抗跌城市前五名,在土拍市場保持優異表現的杭州以30%緊隨其后。
上述6城各有各的幸運,也各有各的煩惱。
成都去庫存給力,好房子頻出,但在豪宅年作為不大,而且“以價換量”的打法用多了也存在高風險。上海和北京、深圳情況類似,輕易不出市的核心地段紛紛加大了供應,但上海的高購買力相對更強一些。長沙原本房價漲幅就偏低,下跌幅度自然有限。杭州則有大量新財富群體托舉。除了長沙,其余城市都是高能級城市,北上深是一線城市,成都、杭州一個可聚整個西南、西北之力,一個可以擷取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精華群體。
讓人意外的是,廣州是一線城市里房價最早撐不住的,核心區普跌3成以上,近郊區普跌4成以上,個別區下跌超過5成。今年廣州還曾出現土拍低迷,大熱地段流標的現象。
至于弱二線、三四線城市,除了累計跌幅達69%的廊坊擠出了此前的高泡沫,同樣下跌39%的無錫、珠海、岳陽等城市能級不一,其實并未拉開太大的差距。
當新房成交量持續收縮,二手房市場全面轉負,房屋租金連續數月下降,所有城市無論能級高低,其實都是難兄難弟,“跌幅”優等生和差等生的區別越來越小。
房價的真正“底部”到底由市場還是其他因素決定,尚需等待,畢竟,任何資產的價格最終都會回歸其內在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