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迎來一批特殊學員。首屆“病原生物和生物安全研究技術國際培訓班”近日在上海舉行,來自13個發展中國家的20位學員齊聚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參加為期兩周的理論與實訓。
本屆國際培訓班由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國家衛健委/醫科院重點實驗室與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聯合主辦,吸引來自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等地的學員,內容涵蓋傳染病防控、病原體診斷技術、生物安全防控等,旨在推動全球生命健康領域科研與實操技術水平提升。
在國際培訓班開幕式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表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一直致力于醫學研究、臨床實踐和國際交流,特別是在病原生物學和生物安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并積極參與全球健康事務,希望這次相聚能讓大家增進了解,為未來的跨國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自1984年由我國微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創立以來,已走過四十多年的歷程。實驗室在乙肝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皰疹病毒及結核分枝桿菌等重要病原體的研究上取得顯著成就,不僅為我國該領域的知名研究基地,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
為了使學員更全面地了解病原體檢測技術的產業化應用,7月5日,全體學員赴校地合作企業——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觀調研。早在2023年4月,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就與之江生物聯合建設了“分子診斷聯合實驗室”,雙方在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領域實現深度合作,搭建了體外診斷行業合作平臺。該校企合作模式不僅為學員提供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完整技術培訓體驗,也展示了中國在生物安全和分子診斷領域的技術實力和產業化能力。
在參觀與體驗過程中,學員們也深入了解了中國代表性創新病原體分子檢測產品的研發流程、技術特點和應用場景,并對高效創新的全自動與數字化“中國分子診斷方案”表現出濃厚興趣。來自烏干達、巴西、南非等國的學員均表示,這次參觀看到了基礎研究是如何轉化為臨床實用產品的過程,“我們一直期待與中國高校、企業有更多合作,獲得更多高水平實操訓練,并把學到的技能帶回國。”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袁正宏在主旨報告中強調:“當前,全球新發再發傳染病不斷出現,生物安全風險持續上升。面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合作,提升病原監測和研究能力,構筑全球傳染病防控防線,這也是舉辦此次國際培訓班的初衷。”
從全球挑戰、應對戰略、中國貢獻和未來展望四個方面,袁正宏為學員們上了第一堂課。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國際培訓班項目應運而生。它不僅是知識和技術的傳授,更是國際合作網絡的構建和全球健康治理能力的提升。通過深入交流,學員們將建立跨越國界的專業網絡,為未來在病原生物研究和生物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國際培訓班于7月12日結束,學員均完成培訓并通過考核,獲得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頒發的結業證書。本屆國際培訓班還得到中國科學技術部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衛健委及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點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