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冷淡杯老三樣是啥?
——今天的編輯土豆兒
說到冷淡杯從小在岳府街長大 @宗悅 說:我都好多年沒吃到過冷淡杯了,現在市區感覺吃不到,因為沒得壩子。同樣小時候住書院街 @阿白 回憶:記得34中對面有排平房,還有棵亭亭如蓋的大樹,下頭就有冷淡杯。
壩子、大樹是冷淡杯除了食物以外,兩個最基本的要素,靠在塑料penpen椅上,樹下的風一吹,環顧四下,哥老倌、姐老倌在擺龍門陣,神情閑適,這才是屬于成都的夢核。
西三環邊上的中壩,藏了一家開了18年的冷淡杯,老板22歲開的這家店,今年剛好到不惑之年。算賬的、切菜的、拌面的、端菜的,感覺都是一家人,才有這種穿越周期的默契。
冷淡杯只賣兩季、半年,從每年春天三月底開始,賣到盛夏九月底就收,秋冬轉賣羊肉湯。
一個工作日的下午5點30前往,壩子里已經坐滿了人。不免發出感嘆“生意這么好啊”,老板一聽“這還不算啥,才坐了一半。”
走到樹蔭下的玻璃柜前,光素菜就有十幾二十樣,經典的虎皮海椒、藤藤菜桿桿、干煸苦瓜、芽菜四季豆........土豆都有三種土豆泥、土豆片片、土豆塊塊。
素菜10元一份,可以拼三種,這價格仿佛還是10年前的成都。鹵菜20元一份,我們拼了核桃肉和郡肝,看到哪塊安逸,師傅現切。
店名叫三姐鴨頭,招牌肯定是鴨頭。一大盆現鹵的鴨頭浸泡在辣山麻海當中,不自覺的就口腔就已經開始活泛起來,鴨頭7元一個,兔頭14元一個。
點好之后,麻利的老板,把頭對半劈開,花椒四濺,即刻上桌啃起來。
冷淡杯就是快,從坐下到開吃也就5分鐘時間,還包括了拌涼面涼粉的時間。
剛開始戴上手套,非常投入的埋頭啃骨頭中,@宗悅 突然喊道:老板兒老板兒。
還以為她吃到了什么異物,結果她搖著扇子:老板為啥子每桌的素菜,都是壘尖尖的,我們就是平平的一盤,你看那桌,那桌,那桌。
我們隨機頭270度轉了一圈,還真是。老板馬上把盤子端走,給我們補上滿滿一盤。
這就是典型的老成都跟老成都交鋒,有啥就喊老板兒,老板兒立馬當跑腿,主打一個吃滿意吃開心。
再來說味道,這個鴨頭不愧是的主打,一抿就脫骨,但又不過分軟爛,鹵香鉆入了絲絲縫縫,重點是咸淡麻辣都恰合適,空口吃不覺得咸。
糖醋麻辣味的涼面,有少許綠豆芽打底,紅油很香,面十分筋道,開胃爽口停不下箸,典型的老品種涼面,10元一份,很多人下班直接打包帶走。
涼粉和涼面比起來就遜色多了,不建議點,堿味很重,不太入味。
素菜拼盤里面最好吃的是土豆泥,沙軟中帶一些顆粒感,淡淡的蔥香非常清新,吃了20分鐘,我們想再單獨要一份時已經晚了,素菜只剩四五樣了。
吃到一半,我們又加了份鹵拼和兩份素菜。鹵得有水平,鹵香在前,尾調還有一絲絲的甜,吃完朋友立馬打包三個郡肝,準備晚上帶回去給家人分享。
這家店下午4點30開賣,到7點左右,特色菜基本就售罄了。所以大部分都是先派一個人來點菜,把想吃的先點上。
我們從6點吃到7點30,旁邊桌已經翻了兩輪,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是兩口子,我們隔壁桌娃娃還不到1歲就跟媽老漢兒來提前感受冷淡杯了。
吃到末了,老成都 @宗悅 說:真的可以,30公里沒白開,下盤來先單點一盤土豆泥放起。老板聽說她從東三環趕來,立馬說,我記到你了,下盤來盤子給你壘尖尖。
我們對著藍花楹的濃綠,啃著香辣的鴨頭,這頓麻辣鮮香消暑清涼的冷淡杯僅花費175元(加打包了郡肝和涼面),不算打包,人均估計40多元就能吃得很滿足。
這家18年的冷淡杯真是應了那句精髓:吃得鬧熱,請得淡泊。
你還知道那些傳統、地道、資格的冷淡杯,請文末留言干杯!
今日編輯 |土豆兒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最近的橘子晚霞讓人沉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