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黃燜雞
嘗鮮餐廳|雄達茶城
傲客自費試吃第1183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622家
云南人真的很愛吃雞。尤其去到地州,如果對方因為你的到來而表示:“殺只雞吃吃?!边@無疑是待客的最高禮儀。若是養在后院吃菜葉子長大的土雞,那美味更是不可同日而語——肉質緊實,自帶一股難以馴服的“野”勁兒和深沉的內斂鮮香。
云南人也很會吃雞。不同地方有著各自出彩的料理手法,略出名一點的有紅河汽鍋雞、玉溪麻辣雞、沾益辣子雞、永平黃燜雞… 無法一一例舉。
我被昭通朋友帶著坐在店里,才知道昭通人擅長的,竟也是黃燜雞。
店里一半以上的客人都是沖著黃燜雞來的,進門剛剛坐定,后腳來的人就得開始等位了,拍拍胸脯直呼幸運。店員一邊遞上菜單,隨口一句:“吃黃燜雞嗎?要幾斤?” 仿佛這是天經地義的開場白。
隔壁桌有人宴請,菜單翻得嘩嘩響,點得滿桌琳瑯,但處在c位的那一口滾燙醬香,還得是黃燜雞。
點完菜等了許久,久到我忍不住嘀咕:“該不會真去山上現抓雞了吧?” 就在不耐煩的怒氣值瀕臨爆發時,店員抬著炒鍋急匆匆地來了,隨之而至的香氣壓下即將爆發的火氣。
夾起一只雞腳,緊貼骨頭的薄膜和筋絡,在長時間的燜煮下變得膠質豐盈,軟糯微黏。
“燜”的做法很好的保留了肉汁,使雞肉充分浸潤濃郁的醬汁。土雞自帶鮮香勁道,雞肉切得小塊,雞皮經過燜煮并未軟爛,反而緊繃著,泛著油潤的光澤。咬下去是緊致的,帶著土雞特有的“犟”勁。
洋芋則一貫是云南炒雞的絕佳配菜,吃口軟糯,一戳就化了。
雖然看起來都是刺激食欲的重口味猛料,吃起來卻沒那么刺激,麻辣味偏弱,更多的是醬香。他家的點睛之筆還有香菇菌腳,比菌蓋更耐燉,久煮后釋放出沉厚香氣。
ps:可以按人數選擇幾斤的雞肉。我們這一大鍋三個人吃完還打包了大半。
每天新鮮做的涼粉,不像我們平時吃的黃豆涼粉,顏色偏綠,
澆頭毫不吝嗇的潑灑。
一勺油辣子是核心,顏色紅得透亮,辣度并不兇猛,香氣卻極其張揚。蒜水、醬油、醋調和出咸鮮酸爽的基底。
翻攪一下,把底下的湯汁翻上來更吸汁兒。豌豆粉的質地很妙,外層被調料浸染得滋味十足,內芯卻還保持著一點微涼的、純粹的豆子清香,口感介于Q彈和軟糯之間。沖淡了黃燜雞的濃重,給味蕾按了個清爽的暫停鍵。
我們常吃的懶豆腐稀薄、清淡,更像是一碗湯,他家卻濃得像粥!舀起來濃郁的豆香,厚重得幾乎有了實體感。
喝下去像順滑的豆糊,細小的顆粒帶來細微的、沙沙的摩擦感,我和朋友用舌尖細細辨別,在“是油渣還是肉?!钡霓q論中爭執不休。
豆子的素凈清香與肉的葷香在口中奇妙地碰撞又融合,樸實里藏著扎實的滿足感!一碗下去飽足感十足。
泡椒炒板筋是一道考驗火候和食材的菜。板筋是豬里脊肉上覆蓋的那層薄薄的白色筋膜。處理不好,會韌如橡皮;處理得當,則是脆嫩彈牙的珍品。
入口既不是肉的軟爛,也不是筋的費勁,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韌性,帶著咀嚼的快感??上У氖?,泡椒的存在感實在太弱了,預想中那種霸道鮮活的酸辣沒有到來,像一碗平淡的蔥炒板筋。
順著停車場走進茶城,一路找著來就這么一家餐館,這茶城一隅的煙火氣,嵌進茶香涌動的街巷里,如同昭通山野在都市腹地的微弱回聲。
那口緊實的土雞肉、濃稠到引發爭論的懶豆腐、灰綠清涼的豌豆粉,甚至那盤略顯平淡的板筋,都成了這次“吃雞”之旅最生動的注腳~
熙源趙氏辣子雞 | 人民東路
東東洋芋雞 | 滇池度假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