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成渝大地,熱浪洶涌。在重慶觀音橋、成都春熙路等核心商圈的巨型屏幕下,一場別樣的“降溫”悄然上演:梵凈山的云海翻騰、黃果樹的飛瀑激流、烏蒙草原的碧浪起伏,如一股清泉流淌在都市的鋼筋水泥間;此外,身著民族盛裝的村T模特更在光影交織中,以重慶、成都的商圈地標為“天然T臺”款款而行,一場“23℃貴州風”的避暑文旅快閃,為燥熱的城市心臟注入了視覺與心理的雙重清涼。
形式破繭:當山水成為都市的“動態畫布”
這陣風,吹得恰逢其時。
行業數據顯示,成渝地區是避暑旅游的核心客源地之一。在持續高溫的催逼下,傳統避暑旅游目的地卻陷入令人尷尬的瓶頸:千篇一律的“天然空調”“清涼氧吧”宣傳語,讓游客審美疲勞;單純依賴氣候資源,服務與體驗同質化嚴重,難以構建持久吸引力。避暑經濟這張牌,似乎被越打越薄。
貴州卻以一次快閃行動,在喧囂中撕開了同質化的幕布。它不再簡單復述“避暑勝地”的物理屬性,而是將涼意升華為可沉浸感知、可觸摸體驗的“舞臺”。這“舞臺”之上,承載著精妙構思。
在重慶解放碑的巨幕上,貴州山水不再是一張靜態明信片。梵凈山的云海翻涌,黃果樹瀑布的水珠仿佛能濺到行人臉上,烏蒙草原的風似乎穿透屏幕吹來。這種光影技術的動態演繹,將物理距離造成的隔閡瞬間消弭,讓貴州的“涼爽”可感可知,成為都市人眼前觸手可及的清涼誘惑。
內容煥新:當民族自信成為T臺主角
霓虹閃爍的現代都市中心,身著絢麗民族服飾的“村T”模特從容邁步。這種強烈的視覺反差,使民族文化不再是遙遠村落的標簽,而成為都市潮流語境下的時尚表達和自信宣言。模特們的每一步,都踩在當代審美的脈搏上,讓民族元素煥發出年輕態的生命力。
貴州避暑營銷跳出了傳統廣告的窠臼,在成渝核心商圈制造了一個沉浸式、可參與的文化藝術事件。市民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是場景的體驗者與內容的二次傳播者。
當游客自發舉起手機拍攝這場光影奇觀與民族走秀,并在社交平臺分享時,一次精心策劃的“快閃”便裂變為持續擴散的“長尾效應”。
傳播升維:從單向推銷到場景共創
“涼爽不是產品,而是舞臺。”這句活動核心隱喻,正指向避暑經濟價值鏈條的根本性重構。貴州此舉,將避暑經濟從單純販賣“舒適氣候”的初級階段,推向了經營“綜合體驗”的新維度。
當涼爽作為“舞臺”,避暑經濟的核心價值便不再局限于溫度計上的數字,而在于這個舞臺上所能上演的豐富內容與獨特體驗。從資源依賴躍升為價值共創,游客不再只是氣候的消費者,更是文化互動、藝術感知、情感共鳴的參與者。貴州的“山地公園省”形象,亦由此從“涼爽之地”升華為一個融山川壯美、人文璀璨與創意活力的全景式體驗劇場。
“貴州的嘗試,深刻觸及了體驗經濟的核心?!币晃毁Y深文旅專家評價,“它不再滿足于告訴游客‘我這里涼快’,而是通過構建極具感染力的場景,讓游客由衷感知‘在這里避暑,是如此獨特而美妙’。” 這種“體驗溫度”,遠比物理溫度更能俘獲人心,建立持久品牌忠誠度。
貴州這股新風,無疑為全國避暑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破題思路。當很多常規避暑宣傳還在強調氣溫上的清涼時,貴州已悄然轉向“體驗溫度”的賽道。避暑經濟的競爭維度,正從資源稟賦的硬實力比拼,升級為創意策劃、文化表達與體驗運營的軟實力較量。
上游觀察:
“23℃貴州風”吹過成渝,帶來的不僅是一時的感官清涼,更吹動了中國避暑經濟舊有范式的根基。它清晰地揭示:未來的避暑經濟,必然是體驗的經濟、創意的經濟、共情的經濟。當各地文旅仍在比拼誰的溫度更低時,貴州已經率先搭建起舞臺——一座讓涼爽成為背景,讓山川、人文與創意共同演繹無限可能的全景式劇場。
避暑經濟的未來,必將屬于那些懂得將“涼爽”升華為獨特舞臺,并不斷在其上演繹時代精彩劇目的遠見者。當貴州的“村T”模特在都市霓虹中踏出民族自信的步伐,這場營銷已然超越地理邊界,為全國文旅產業吹來一股價值重構的新風。
上游新聞記者 黃菁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