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信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亮出醒目的車企賬期問題反映窗口時,整個汽車產業鏈為之一震——這一次,監管的利劍終于精準刺向行業積弊的核心。
監管重拳
7月9日上線的專項投訴窗口,將監管鋒芒指向四類頑疾,包括合同條款超期、變相延長賬期、強制非現金支付及其他違規行為,更通過數字化手段將監管觸角延伸至產業鏈末梢。登錄投訴平臺首頁即可發現,這一窗口以顯著位置呈現,操作流程簡明清晰,中小企業可通過上傳合同憑證、付款記錄等材料完成線上舉證。
最令人拍案的是對"變相延長"的精準打擊,那些拖延驗收、綁定第三方支付等車企慣用套路首次被明文列入監管清單。
工信部此次行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對6月10日車企集體承諾的 “壓力測試”。在承諾滿月之際開通反映窗口,釋放出強烈的政策信號,監管部門不僅關注企業表態,更注重承諾的實際落地效果。這種的閉環機制,標志著車企的賬期承諾從道德倡議升級為可驗證、可追溯的剛性約束。
值得關注的是,窗口受理范圍不僅限于合同賬期本身,更涵蓋變相延長賬期的隱蔽操作。例如,部分車企通過設定模糊的付款起算時間、故意拖延驗收流程等手段,將實際賬期延長至 180 天以上。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操作,在投訴窗口的火眼金睛下將無所遁形。正如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所言,此舉旨在推動車企 “改進管理流程、優化支付方式”,從根本上破解供應鏈中的腸梗阻。
承諾背后
時間倒回一個月前,17家車企高調簽署"60天賬期承諾"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但翻開相關數據,卻做未看客的我們為之心驚。2024 年 13 家樣本車企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均值達 174.15 天,其中小鵬汽車高達 232 天,比亞迪、長安汽車等頭部企業也超過 120 天。這種 “承諾與現實” 的巨大鴻溝,暴露出行業轉型的艱巨性。當主機廠通過賬期轉移大部分的資金壓力,產業鏈的創新血脈正在被抽干,這種涸澤而漁的模式,終將反噬整個行業。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車企的賬期政策與其商業模式深度綁定。部分企業通過延長賬期形成 “資金池”,將供應商資金變相用于自身運營,甚至通過供應鏈金融工具將應付賬款證券化,形成 “賬面繁榮”。這種模式在行業高速增長期尚可維持,但在市場增速放緩、價格戰白熱化的當下,已成為供應鏈斷裂的導火索。哪吒汽車因60億欠款陷入破產危機的案例,正是長賬期反噬的鮮活樣本。
個人看來,賬期問題的本質,是汽車產業發展模式的深層矛盾。在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期,部分車企仍沉迷于從規模擴張到壓價,再到延長賬期的惡性循環,導致全行業陷入低水平內卷。工信部的監管升級,最革命性的突破在于賦予弱勢供應商"掀桌子"的底氣,當某車企試圖以商業匯票替代現金支付時,供應商不再需要忍氣吞聲,一個實名投訴就足以觸發監管介入。這種權力關系的再平衡,恰是重塑產業生態的關鍵支點。此次政策的實施,有望推動產業鏈從零和博弈轉向共生共榮,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監管風暴必然帶來陣痛,那些依賴賬期維持現金流的車企將面臨財務重構,而長期被壓榨的供應商終于獲得喘息空間。而更深層的變革在于,當賬期泡沫被戳破,汽車產業的價值分配邏輯將回歸本質。主機廠不得不重新審視真實盈利能力,供應商則可將節省的融資成本投入技術研發!
這場變革的最終成效,取決于監管部門的執行力度、車企的轉型決心與供應商的創新能力。只有當 “60 天賬期” 從政策條文轉化為商業實踐,當供應鏈上下游從對手變為合伙人,中國汽車產業方能真正跳出價格戰泥潭,在全球競爭中贏得可持續的核心優勢。
車叔總結
工信部的監管重拳,正在擊碎汽車行業長達二十年的賬期霸權。當支付周期從174天向60天艱難回歸,這場靜悄悄的供應鏈革命終將證明,健康的產業生態從來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游戲,而是讓每條魚都能在清澈水域自由呼吸的共生系統。監管利劍出鞘的這一刻,中國汽車工業終于站在了價值重構的歷史拐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