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看!我的咖啡渣鯨魚會發光啦!”清脆的童聲在徐匯區凌云街道社區學校回蕩。這個夏天,一群6到15歲的孩子化身“環保魔法師”,在“綠芽π行動”暑期手作實驗室的4場活動里,讓廢棄物煥發新生。
活動現場
超過100組家庭參與了這4場神奇的“魔法秀”。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手中的“廢品”紛紛上演華麗變身:外賣紙袋經過裁剪編織、包邊塑形,再裝上吸管扇柄,便成了搖曳生風的清涼團扇,孩子們也由此明白,少用一個紙袋,就是保護一片森林??Х仍c粘土混合,捏成香噴噴的鯨魚冰箱貼,打破“廢棄物即污染”的刻板印象。鋁箔餐盒拓上中式傳統紋樣,用壓痕筆進行雕刻創作,最后裝裱入框,就變成了銀光閃閃的浮雕畫。孩子們現場測算:1公斤鋁再生可省14度電,相當于手機充電1000次,直呼“太值了”!開心果殼經過染色、組裝,層層綻放成精美的蓮花掛飾,有的孩子還學會舉一反三,提出用瓜子殼創作向日葵的家居實踐方案。
孩子們親自動手“變廢為寶”
這不僅是手作課,更是生動的環保實踐課堂。孩子們親手驗證了循環經濟的魅力,記住了“撕下的每一張包裝紙,都關乎北極冰層厚度”。他們學會了咖啡渣除味、果殼作畫等“變廢為寶”小技巧,優秀作品還將入選社區“低碳角”,獲得認證勛章。
“綠芽π行動”的魔法仍在持續:接下來,“π印象視頻征集活動”即將啟動,邀請孩子們用鏡頭捕捉社區里的太陽能路燈、雨水花園等低碳設施。優秀小導演不僅能入選“金牌講解員訓練營”,還將成為街道低碳科普講堂的主講人。
凌云街道社區學校、凌云街道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通過“綠芽π行動”,讓環保理念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并持續向家庭和社區延伸。這堂生動的實踐課,正為社區培育著堅實的低碳新生力量。
記者:李芊
編輯:孫清渠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