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秘密后撤20-25公里,俄軍要算總賬,千架無人機轟炸空前強大
現在俄軍干的這事兒,說白了就是一場大清算。他們不是打著玩,也不是搶幾塊地皮糊弄人,而是奔著“把你烏克蘭整個國家打沒”這個終極目標去的。之前那些攻防還可以叫拉鋸戰,這波你看,從無人機潮開始,已經不是戰術試探,而是直接一錘子砸過去,誰擋誰碎。
你可能覺得一天幾百架無人機上天這事兒聽著有點夸張,但現在俄軍干得就是這種“成本換命”的打法。以前打一波十來架無人機算奢侈操作,現在?一天七百,八百,不眨眼。為什么這么打?因為他們現在根本不追求命中率,甚至可以說,無人機不是為了炸你,而是為了逼你反應。你開火防空,我就定位你雷達,然后再下一波精確制導干掉你。擊落無人機?太好了,說明你還在,還能打,那我再送一輪來接你下班。
這不是作戰方式,這是資源絞肉機。而現在這絞肉機,是掛在烏克蘭頭上的。
再說那波“神秘撤退”。有些媒體說烏軍是“戰略機動”,我笑了。要真是計劃內的戰略轉移,會搞成半夜偷偷摸摸、從東線防區整體退二十多公里這種架勢?你敢說是巧合?恰好就是俄軍攻勢前夜,恰好就是頓巴斯幾個關鍵節點全線后撤?這明明是防不住了。烏總司令瑟爾斯基前腳喊著要“打回庫爾斯克”,后腳自己人就偷偷往西跑,說不是煙霧彈都沒人信。
別說我們“看衰烏克蘭”,你去翻翻波克羅夫斯克那邊的態勢圖。16公里包圍圈,里面困著烏軍六千人,俄軍一口一口吃,誰扛得住?而這個地方如果被俄軍拿下,不僅是頓巴斯的口子徹底撕開,更是烏東全線開始塌陷的信號彈。
這時候你再看烏克蘭搞的所謂“新防線”,位置在哪?不是在原來前線基礎上構筑加固,而是直接后退20到25公里,把那些之前花大錢修的防線全扔了,開始在二線空地上重新挖戰壕。這可不是“換地打仗”,這是撤退,這是真實版的“沒了”。
有意思的是烏克蘭現在玩起了“城外防御”策略,說要避免巷戰減少損失。你聽著有點道理,其實就是城市守不住了,干脆放棄,讓俄軍進了再說。但問題是,你一放城市,對方一進后勤樞紐,比如那個多布羅皮利亞,拿下之后,整片區域的補給線都斷。那就不是輸個陣地,是輸整個戰區。
而俄軍這邊呢?老老實實干工業生產,彈藥供得上來,無人機產量翻倍,導彈庫存穩定,還把無人機變成了誘餌。現在的戰術邏輯很簡單:不是精確打擊,而是打擊節奏,先壓出你的防御反應,再精準摧毀。每一波操作背后都有工業產能兜底,沒了打一次性的概念,打的就是“你撐不住”。
這仗打到今天,說白了,烏克蘭不是輸在了哪場戰役上,而是輸在了撐不到下一次援助來的節奏上。而西方?嘴上天天“堅定支持”,手上交付越來越拖。前線士兵能感覺不到這個變化嗎?能看不到彈藥越來越少、城市一個個拱手送人?
澤連斯基當然也知道現在局勢扛不住了,所以才不斷去歐洲吵、去北約要,嘴上說得好聽,什么“捍衛自由”,實際上就是“快點給我再送點炮彈”。可這不是辦法。戰爭不是靠“朋友多”打贏的,而是靠自己能不能硬頂。問題是,現在烏克蘭早就沒法自己頂了,剩的就只有靠西方輸血撐臉面。
戰爭,終歸是要結束的,但怎么結束,是誰說了算,這就見真章了。俄軍現在的態度很明確:這不是休戰,這是討債。而烏克蘭,一邊在戰術撤退,一邊在戰略漂移,嘴上喊“要堅持”,其實早就開始在打自己的退場劇本了。
結局不難想象,就看這筆總賬,到底誰來結尾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