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于:仁達普惠公益
導 語
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和環境可持續的全面協調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共同挑戰,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提出的“三無世界”理念(無貧困、無失業、無凈碳排放)為此提供了重要思路。尤努斯一生的努力可以總結為通過對弱勢鄉村地區的金融賦能,幫助鄉村對抗貧困、失業和污染。近兩年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世界資源研究所(美國)北京代表處(WRI)的資助下,上海仁達普惠金融發展研究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組織專家學者形成課題組,在吸收尤努斯理念的基礎上進行中國本土化創新。以基金會副理事長貝多廣為代表的課題組提出新時代中國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三無一有"理論框架:"無返貧、無失業、無凈碳排放、有金融健康",即通過全面培育鄉村個人、企業和集體的金融健康,推動鄉村增加收入、創造就業、保護環境全面協調發展。
目前,項目已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課題組根據研究撰寫了專門的報告。從今天起將陸續摘編報告主要內容,敬請關注。
一、“三無一有”提出的背景:基于對鄉村金融發展的短板
當前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改革工作主要集中在供給側,解決了金融服務的“送達”問題,但在金融資源促進鄉村全面、可持續的發展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通過系統比對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目標,課題組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最后一公里”能力鴻溝問題,表現為從“送達”到“善用”的斷裂,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
可持續目標的整合性缺失問題,表現為金融支持與可持續行為的連接薄弱;
個體福祉與能動性視角的相對不足問題,表現為宏觀快速變革背后的微觀基礎缺失。
二、“三無一有”項目的主要作用
服務于完善普惠金融對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支持體系建設,通過與國家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的戰略合作,本項目旨在通過創新探索推動對以上短板進行有效“補齊”。
首先,通過提升金融健康水平,來提升鄉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應用質量。項目的首要創新體現在引入金融健康概念作為普惠金融的高級形態。金融健康超越了傳統金融素養對知識掌握的關注,也超越了普惠金融對服務可得性的關注,轉而聚焦個人、家庭和社區的實際財務狀況和財務福祉。它包含日常財務管理、應對風險的財務韌性、長期財務規劃能力和財務掌控力四個關鍵維度。通過提升鄉村主體的金融健康水平,項目建立了一條從金融服務到可持續發展成果的轉化鏈路,解決了金融知識到態度到行為的轉化斷層問題,彌合了不同群體之間的發展差距,增強了鄉村主體的能動性,使其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創造者。
其次,金融健康有利于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需求的精準對接。以金融健康為“支點”的項目設計直接回應了國家普惠金融改革的關鍵政策導向。2023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高質量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促進提升金融消費者金融健康水平”的目標,將其作為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2023年6月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推進消費者金融健康建設,促進金融健康建設與金融教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有機結合。本項目通過系統性提升鄉村金融健康,不僅彌補了傳統金融素養教育偏重知識普及而忽視行為轉化的不足,也突破了常規普惠金融工作重覆蓋輕使用的局限,開創了將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需求精準對接的新模式,是對國家普惠金融工作重大部署的積極響應和創新性探索。
再次,“三無一有”有助于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課題組所提出的“三無一有”框架不僅是指導項目實施的理論基礎,也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倡導。作為理論體系,三無一有強調賦能個體、投資于人,是鄉村發展工作的有效升級,融合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可持續金融觀,是未來鄉村可持續發展、公正轉型的關鍵價值基礎;作為理念倡導,“三無一有”提出金融健康是數字金融時代的基本健康權益,而提升鄉村地區的金融健康也是金融工作必要的社會職能與價值所在。
“三無一有”框架通過設立四大核心指標——個人金融健康指數、收入增長率、就業/創業增加率,以及減碳生產增長率,抓住了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主線任務,確保項目干預效果的全面性和可衡量性。金融健康提升通過多條路徑支持三無目標實現:良好的財務韌性減少突發風險導致的貧困;金融規劃和決策能力提高就業創業成功率;長期視角和可持續價值取向促進環境友好型行為和投資。這四大基層指標相互促進、相互強化:金融健康提升增強了農戶投資綠色項目的能力和意愿;減碳項目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就業創業的增加提高了整體收入水平;而收入的提升又進一步改善了金融健康狀況。通過這種系統聯動,“三無一有”框架與多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形成高度契合,不僅與SDG 1(無貧窮)、SDG 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SDG 13(氣候行動)密切關聯,還支持SDG 4(優質教育)、SDG 5(性別平等)、SDG 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SDG 10(減少不平等)等多領域的工作。
最后,“三無一有”的實現過程將因地制宜,整體提升鄉村發展水平。實現三無目標對于任何個人、企業都難以一蹴而就,因此項目針對區域變化、采取傘形框架、分層干預策略,針對不同金融健康程度和金融實踐規模的群體實施差異化支持。對于金融健康水平低而鄉村影響力較小的一般居民和中老年群體,項目著重于風險防范與基礎金融能力提升,幫助他們建立財務安全網,特別關注健康風險管理和養老規劃,防范返貧風險。對于金融健康中等的青年群體,項目聚焦支持創業就業,增強其資源獲取和機會識別能力,促進收入持續增長。
而對于金融健康水平較高且具有較大鄉村影響力的農業經營主體,項目引導其向有機、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轉型,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對于村集體和規模較大的經營組織,項目則著力促進混合金融模式創新,聯合金融監管部門、開發性金融機構、鄉村金融機構與鄉鎮集體,設計“多方參與、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融資結構,支持鄉鎮集體經濟做大做強,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低碳項目。
點擊文末“#洞察”合集,查看CAFI洞察往期內容
THE END
CAFI公眾號部分文章亦發布于以上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