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意大利的豪華汽車品牌,瑪莎拉蒂擁有百年的發展歷史,而旗下車型均以高性能設定為主,因此車型價格往往都在60萬以上。不過就在近期,瑪莎拉蒂Grecale(參數丨圖片)打出了限時38.88萬元的限時尊享價,讓這款曾經需要加價20萬才能提車的意大利豪車,如今的降價堪稱“跳樓大甩賣”,那是什么原因導致瑪莎拉蒂需要如此降價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瑪莎拉蒂在2017年取得1.44萬輛的巔峰銷量后,在八年間呈現出自由落體式下跌,2025年前五個月的在華的銷量僅有384臺,相當于每天僅售出2.5輛。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斷崖式下滑并非僅瑪莎拉蒂一家,根據賓利、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的銷量表現來看,目前同樣出現了20%-39%的同比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瑪莎拉蒂價格下探并未帶來預期中的銷量大幅反彈,上海某門店回應2天售出10余輛的車,但與2017 年的巔峰銷量相比卻顯得杯水車薪。
而導致目前豪車銷量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車對行業格局形成的顛覆性影響。我們以剛剛上市的小米YU7為例,作為同樣主打運動的SUV車型,小米YU7搭載了激光雷達與Orin-X芯片,輔助駕駛功能與智能座艙的搭載讓整車擁有了不同以往豪車的智能化體驗,同時強勁的電機優勢,讓以往豪車注重的性能表現成為擺設,而瑪莎拉蒂當前的降價,本質上也是對這樣的“技術代差”的無奈選擇,目前瑪莎拉蒂在售車型仍采用傳統燃油架構,產品力的落后讓其只能通過降價對沖銷量下滑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瑪莎拉蒂的質量問題也較為明顯,在機械可靠性方面,瑪莎拉蒂多款車型存在動力系統隱患。根據此前車質網的投訴,部分用戶反映在提車一個月內連續出現節氣門故障燈報警、行駛中熄火等嚴重問題,4S店檢測后僅以“電池缺電”來解釋,并且拒絕退換車。同時電子系統穩定性也是投訴重災區,多位車主反映,車輛中控屏幕頻繁報錯、后備廂感應失靈、雨刮器失控等問題屢見不鮮。
產品力的衰退在供應鏈層面的體現也尤為明顯。作為Stellantis集團旗下品牌,瑪莎拉蒂既缺乏獨立電動平臺開發能力,又受制于集團整體電動化轉型的遲滯,因此當前很難快速進行電氣化轉型,而目前引以為傲的聲浪與設計語言,在技術平權浪潮中也逐漸褪去光環。而這樣的困境在售后服務網絡中也進一步放大,鄭州等地瑪莎拉蒂4S店的關閉,實質上也是品牌影響力減弱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豪車雖然通過降價帶來了短期銷量提升,但對于自身品牌價值和溢價能力卻帶來了較大影響,此次瑪莎拉蒂以38.88萬的極限報價,也徹底擊穿了品牌溢價的安全邊際,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雖然在庫存周轉上帶來提升,但單車毛利率的壓縮與品牌價值的折損也對整個品牌形成雙重壓力,這也導致了Stellantis集團出現2.6億歐元的運營虧損,當降價成為維持現金流的唯一手段時,品牌也正在經歷從豪華品牌到普通品牌的痛苦蛻變。
總結:
瑪莎拉蒂的困境既是個體品牌戰略的失誤,也是傳統豪車商業模式的系統性危機,目前國產智能電動車型僅需18個月就能完成一輪新車迭代,但傳統車企的研發周期仍長達5年之久,技術變革以及“軟件定義汽車”的變革也正在讓百年品牌的積淀不值一提。放眼未來,豪華品牌要想在未來取得好的銷量表現,需要更強的電氣化與智能化轉型決心和速度,不知道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