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鄧軍 編輯/趙乾坤】
綜合英國《旅游評論》、國際旅游行業媒體Skift報道,今年夏季,席卷歐洲的強烈熱浪將多地氣溫推高至46攝氏度,對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等熱門旅游目的地造成嚴重影響。多國標志性建筑和景點被迫暫停開放,中暑及相關疾病導致的入院人數顯著增加,海灘度假勝地亦面臨海洋熱浪與安全事件增多的威脅。
報道指出,極端高溫不僅威脅公眾健康與游客安全,更危及眾多高度依賴夏季旅游地區的經濟基礎。這場氣候危機要求歐洲旅游業迅速采取應對措施,進行長期改革并建設韌性基礎設施,以防止行業陷入長期衰退。
在葡萄牙莫拉鎮,氣溫一度飆升至46攝氏度。據葡萄牙氣象機構IPMA稱,此為歐洲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之一。空調需求激增導致電網承壓,游客紛紛涌入城市公園避暑,南部地區的限水措施也開始影響游客服務。
視覺中國
意大利醫院報告稱,因脫水及中暑入院的患者激增15%至20%。為應對患者潮,當地醫院在熱門旅游區搭建臨時分診帳篷,收治大量易受極端天氣影響的老年游客和兒童。
同時,地中海海域正經歷海洋熱浪,水溫高達25至30攝氏度(78-86華氏度)。西班牙和希臘的游泳者及海灘游客反映,海水溫度異常偏高,水母大量出現,且潮汐變化帶來安全隱患。連鎖反應下,旅行社取消短途行程,水上活動也受到限制。
國際旅游媒體《旅行與旅游世界》報道稱,高溫導致地標關閉最具象征性的事件發生在法國巴黎。7月1日至2日,巴黎氣溫達40攝氏度,埃菲爾鐵塔頂部暫停開放,人群聚集在特羅卡德羅花園噴泉周圍避暑。公共場所擠滿中暑游客的景象,凸顯了巴黎等大城市對極端氣候的應對不足。
7月2日,布魯塞爾原子球塔官網發布聲明,決定臨時關閉,當日最后入場時間提前至下午1點。這是該地標繼2019年后,第二次因極端高溫縮短營業時間。7月8日,希臘雅典衛城也因氣溫突破42攝氏度而暫停開放。
Skift報道提及,英國、德國、瑞典、挪威及奧地利當局已針對南歐熱門旅游目的地發布了高溫旅行警告。
《旅行與旅游世界》分析認為,旅游業貢獻了歐盟近10%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極端天氣造成的干擾將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客戶滿意度下降、航班延誤、醫療急救及景點關閉可能導致收入銳減、行程取消及游客信任危機;酒店面臨運營壓力;航空公司調整航班時刻以避開午后高溫停機坪;極端天氣相關的保險索賠數量激增。
《旅游評論》報道指出,制冷系統超負荷運轉推高排放,植被干枯誘發野火,地下水位下降,這些因素加劇了歐洲的環境壓力。巴塞羅那反對過度旅游的抗議活動升級,示威者強烈批評“旅游業與氣候生存脫節”等現象。此類事件警示著社區福祉與全球旅行持續需求之間存在深層次矛盾。
報道強調,此輪熱浪凸顯歐洲旅游業亟需轉型。各城市正探索限制郵輪數量、規范住宿管理及投資氣候適應性基礎設施等方案,力求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社會可持續性。對游客而言,極端高溫亦是歐盟氣候現狀的警示,促使部分人重新規劃行程或選擇更涼爽目的地。
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曾表示:“全球變暖系人為因素所致,極端高溫日益頻繁。我們必須學會適應這種情況。”
《旅游評論》分析認為,今夏歐洲創紀錄的高溫遠不止帶來不適,更暴露出歐洲大陸在基礎設施、治理和旅游文化層面的深層缺陷。這場愈演愈烈的危機不僅將重塑度假體驗,更引發了關于游客安全、環境可持續性及歐洲旅游業未來的嚴峻拷問。為確保行業穩健發展及旅游目的地持久活力,歐洲必須投資建設氣候適應型城市、賦能當地社區、降低對碳密集型旅游模式的依賴,并積極從源頭減排。唯此,方能守護其標志性景觀與文化遺產,為后代開啟可持續旅行的可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