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兄/文
記憶中的銀川并不算熱,至少在二、三十年前,這里只是熱上兩三個小時,絕大部分時間足可以用涼爽泛指銀川,回憶里也全是“被風吹過的夏天”“被西瓜投喂的夏天”。
猛將兄當年高考是在七月,考場上出的汗也是因為被題難懵了,而非氣溫有多熱。當初銀川最熱的月份是8月,可如今,六七月份就有了高溫預警37°,經常沒有一絲絲小風,開窗之后更是熱浪拂面,走在大街上看每個行人都成了“熟人”。
一切似乎從“雞蛋打到地面”上的實驗開始,從市民們都瘋狂安裝空調開始的。
尤其是最近這幾年,銀川越來越熱,沒有最熱,只有更熱。沒有短時間的熱,只有持續力長久的悶熱。
比如如今已是晚上7點,放在過去此時已是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納涼時刻,可氣溫仍然是34℃~35℃左右徘徊,每日的溫差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小。
猛將兄也查詢了一下歷史資料。
十四年前的7月前半月,共有兩天最高溫度32℃;十年前的7月前半月,只有一天最高溫度達到了33℃;五年前的7月前十五天,同樣只有一天最高溫度34℃。
但到了2023年,7月前十五天有五天的溫度超過了34℃,最高溫度36℃;2024年的7月前半月,共有四天最高溫度超過了34℃,最高溫度35℃。
到了2025年,官方發布數據稱,銀川的首個高溫日提前一個多月出現。
美團的王興曾說過: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套用在天氣中也能成立——
今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熱的一年,沒準也會是未來最涼快的一年。
不光是銀川熱,全國涼快的地區也越來越少了。聽聞哈爾濱的大學生們前不久都熱到在樓道天臺乘涼睡覺,如今報考大學宿舍里有沒有空調都成為了繼985、211之后的另一個參考標準了。
在2025年初,我國發布了氣溫數據,全國平均氣溫10.92℃,較常年同期偏高1.03℃,是1961年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而觀測史上第二暖為2023年,第三暖為2021年,第四暖為2022年,排名前四暖的就是最近4年。
2024年寧夏的氣溫,也創下了歷史最暖的紀錄。
暖,聽起來就很正能量;熱,聽起來就帶著一些無奈了。
寧夏人社廳也在前幾日發布了“高溫天氣勞動保護指南”,其中提到——
當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應停止所有室外露天作業;氣溫在37℃以上、40℃以下時,全天室外露天作業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且在氣溫最高的3小時內嚴禁安排作業;氣溫在35℃以上、37℃以下時,應采取輪換作業、縮短連續工作時間等方式,且不得安排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自治區人社廳還明確表示,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或不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至33℃以下的,必須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具體標準為:高溫、露天作業人員每人每天12元,其他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天8元。
不知道,這名副其實的血汗錢,能不能落實到位呢?!
□校對:英子 搖搖
□審核:老六 金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