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們家長群收到一位自閉癥孩子父親的緊急求助。他帶孩子上公廁時,有人報警稱被孩子偷拍,事情鬧到了派出所。
在警察調(diào)解過程中,無論這位父親如何解釋孩子是特殊人士、根本沒手機、更不懂什么是偷拍,報警人依然堅稱自己就是被偷拍了,并要求道歉。
過程中,孩子因壓力幾次情緒失控。最終,雙方在“是否偷拍”和“是否需要道歉”的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
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但這位父親非常擔憂此事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到底該如何應對?
這件事在家長群里引發(fā)了強烈反響。
整理 | DeepSeek
編輯 | Jarvis
自閉癥孩子被誣蔑該怎么辦?
這位爸爸在群里發(fā)出求助后,群里的譜系家長們紛紛表示理解他的憤怒。
許多家長認為,真正該道歉的其實是那位報警人:
“如果懷疑偷拍,那就去派出所讓警察搜!搜不出來就該對方道歉!”
“誰主張誰舉證!”
那么,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被無端指控偷拍,家長能要求對方道歉嗎?
廣東諾臣律師事務所莫春英律師對此進行了解釋:
有權要求道歉:如果確認孩子沒有實施偷拍等侵權行為,對方在無證據(jù)的情況下公開指控孩子偷拍,可能構成名譽權侵權。家長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賠禮道歉。
溝通建議:律師同時建議,與對方溝通時保持情緒穩(wěn)定、冷靜面對。及時聯(lián)系附近的公職人員(如警察、地鐵安檢員)或場所負責人,據(jù)理力爭地表達觀點。
積極維權:若遭遇惡意誣陷或事件影響較大,可以通過合理合法途徑(如報警或提起名譽權侵權訴訟)積極維權,維護自身清白。
同時,群里也有家長主張采取善意、誠懇的溝通方式:
“如果確實是孩子先做出了一些可能引人誤會的行為,道歉是應該的。” 家長可以誠懇地向?qū)Ψ浇忉尯⒆拥奶厥馇闆r,禮貌表達歉意,然后就事論事,共同商討解決辦法。
家長們普遍認同:認真誠懇的溝通往往能換來理解和支持。
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
“上次在理發(fā)店排隊,孩子等得不耐煩了。我直接問前面的人:‘您急不急?方不方便和我們換一下?我孩子有點自閉,不太能在人多地方待太久。’ 對方很快就同意了。”
最后,大家也意識到:譜系孩子獨立出門確實很考驗社會的包容度。
在社會文明程度尚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時,家長更需要做好自己:好好訓練孩子的基本外出能力,做好各種風險預案,并學會妥善處理矛盾。
有類似經(jīng)歷的家長也不少
在給這位家長出主意時,還有不少家長也提到,自己的孩子也遇到了類似經(jīng)歷:
一位家長提到,她的孩子曾被指控在泳池“性騷擾”女孩。事后才弄明白,孩子是因埋頭游泳不懂轉(zhuǎn)彎變道,頻繁撞到他人所致。
這位家長的切身體會是:遇到誤解,首先要維護孩子、不背鍋,并盡量冷處理。
2024年國慶節(jié): 一位自閉癥男孩在地鐵上因環(huán)境不適吵鬧,盡管媽媽極力安撫,仍遭路人指責“有點傻啊!”。
媽媽崩潰解釋孩子有自閉癥后,對方仍不依不饒:“有病趕緊去治!”
2023年10月31日上海地鐵上: 一位自閉癥女孩因吃東西遭老人持續(xù)謾罵。
老人甚至說出“你不積德,別人孩子都健康,你怎么生這樣的孩子”等傷人話語。
家長解釋孩子情況后,老人不僅不聽,還在孩子不小心碰到她時推打孩子。
14歲的自閉癥孩子貓仔曾遭同學毆打霸凌。起因竟是他在同學教唆下,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名字。
經(jīng)常恃強凌弱的這幾個同學,便以此為借口,將貓仔的舉動歪曲為“挑釁”并進行報復。
特殊需要孩子童童的媽媽因經(jīng)濟困難,帶童童開網(wǎng)約車謀生。
她做了周全準備(貼致歉信、教孩子打招呼、提供玩具),童童也從未傷害乘客。
然而,她在網(wǎng)上分享經(jīng)歷后,卻遭到網(wǎng)友的奚落嘲諷,甚至有人造謠童童“會搶方向盤”、“有殺人犯傾向”,揚言抵制她的車。
這些案例凸顯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
自閉癥孩子因心智單純或不適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無心之舉,甚至僅僅是異于常人的行為舉止,在外人眼中,常常被誤解、歪曲為蓄意的惡意行為,進而成為被指責、謾罵、造謠乃至霸凌的對象。
如果孩子確實有不恰當行為該怎么辦?
除了外界的誤解和偏見,自閉癥孩子有時也可能因不理解社交規(guī)則,在公共場合做出容易引發(fā)誤會的舉動。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大米和小米發(fā)展行為高級督導
仇怡旻建議
①敏銳觀察,及早干預
日常生活中,父母需密切留意孩子是否有易被陌生人誤解或令他人不適的行為表現(xiàn)(如突然闖入他人私密空間),并提前加以制止和糾正。
②針對性訓練(以如廁習慣為例)
家庭場景模擬: 例如,針對孩子可能突然闖入廁所/浴室的問題:一位家長進入衛(wèi)生間后鎖門,另一位在門外觀察。一旦孩子有推門動作,立即制止。
引導孩子表達需求(“你有事要找爸爸/媽媽嗎?”),由門外家長解釋并回應。
目標: 讓孩子理解并遵守“關門=隱私空間,需敲門/等待”的規(guī)則。
③公共場景泛化練習
當孩子在家行為穩(wěn)定后,可逐步過渡到人少的公共廁所進行練習。
由媽媽陪同進入,觀察并及時提醒、糾正孩子隨意推門等行為。
④基礎性教育刻不容緩
利用動畫、繪本等工具,教授孩子認識“私密部位”。通過涂畫等活動,幫助孩子辨別私密部位。
明確規(guī)則: 私密部位不能在公共場所暴露。
莫春英律師也從法律角度建議家長可以做好事前預防措施
⑤教導孩子掌握簡單有效的澄清話語,如 “我沒有做這件事”。鼓勵孩子用堅定的眼神和適當?shù)恼Z氣表達態(tài)度。
⑥緊急情況身份標識:制作 “特殊兒童監(jiān)護人聲明卡” 手環(huán),或在書包放置說明卡。
內(nèi)容需包括: 孩子病情特征、簡要行為特點、緊急聯(lián)系人信息。方便相關人員遇突發(fā)情況時及時聯(lián)系家長。
⑦若已知孩子某些行為易引發(fā)誤會(如闖入異性廁所),外出時盡量由同性家長陪同進入公共廁所。若同性家長無法陪同,可讓孩子單獨使用無障礙衛(wèi)生間,避免誤會。
⑧若不幸在現(xiàn)場遭遇指控或糾紛
立即聯(lián)系最近的公職人員(警察、地鐵安檢員、商場保安、場所負責人等),要求其作為中立見證人參與調(diào)查和處理。
現(xiàn)場錄音錄像: 用手機記錄爭執(zhí)全過程,重點拍攝指控者的言行及在場人員反應。
調(diào)取現(xiàn)場監(jiān)控: 立即要求公共場所保存并復制事發(fā)時段的監(jiān)控錄像,防止證據(jù)滅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