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局勢再生波瀾,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焦點之一便是美國在軍援烏克蘭政策上的搖擺不定。
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了一項武裝烏克蘭的新計劃,明確表示將向烏方提供包括進攻性武器在內的一批新裝備。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此決定之前,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轉變。
而美國高層官員內部也出現了要求調整戰略方向的聲音,建議將更多資源從烏克蘭等事務中抽離,轉而聚焦對抗中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根據德國《圖片報》7月12日的報道,俄軍醞釀著一場針對烏克蘭的大規模總攻。
俄國防部戰報清晰描繪了過去一周的猛烈打擊,六次集群攻擊,尤其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精準地砸向烏克蘭的軍工命脈、軍用機場和征兵中心。
俄軍的行動已遠超戰術襲擾,顯露出戰略決戰的強烈意圖。其廉價無人機開路,昂貴導彈收割的打法,本質是一場精密的消耗戰。
烏軍防空系統疲于應對漫天無人機,攔截彈庫存迅速見底,最終被俄軍的高超音速武器輕易撕開防御缺口。
戰場壓力直接轉化為澤連斯基迫切的求援信號,而此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其言行軌跡耐人尋味。
回想2024年9月競選時,他在俄亥俄州集會上面對支持者信誓旦旦表示重返白宮,24小時停火!
可是,今年上臺至今,承諾的閃電和平渺無蹤影。從4月那份被曝光的、內容令烏克蘭難以接受的一頁紙和平計劃,到7月4日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坦言不確定能否結束沖突,特朗普的立場仿佛坐上過山車。
更戲劇性的是,白宮曾短暫透露暫停援烏以優先美國戰略利益,隨后又恢復部分武器運輸,特朗普7月13日高調宣布,將于14日提供新軍援計劃,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
不過,他給援助打上了鮮明的商業標簽,表示這是生意,強調需由北約盟友為此買單。烏方急需的愛國者系統,在特朗普口中也成了非常非常貴的商品。
對于普京,特朗普的態度又發生變化,早在2月12日時,特朗普就曾表示雙方的對話富有成效,而在5月19日美俄的對話中,特朗普也做出積極評價。
只是沒有想到,7月卻突然變臉,表示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不愉快,特朗普甚至抱怨對普京不滿意,還考慮下一步制裁。特朗普的變臉也引起了不少的關注。
而特朗普政府內部,一場關于全球戰略重心轉移的辯論正悄然升溫,而核心推手之一便是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防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
這位年僅45歲的政治新星,近來因推動重新審視奧庫斯核潛艇協議及涉足暫停援烏風波而備受矚目。
科爾比的政策核心被《華爾街日報》等美媒概括為一個強烈信念,美國必須將極其有限的戰略資源,從其他地區收縮,重新聚焦于他認定的頭號挑戰,那就是對抗中國。
科爾比代表了共和黨內新興的優先派,該派別與主張全面收縮海外存在的“克制派”和傳統對華鷹派均有不同。
他們的核心邏輯是,在資源捉襟見肘的時代,美國無力同時在多條戰線維持高強度投入。
因此,必須做減法,減少在歐洲、中東等傳統區域的軍事承諾和資源消耗,以便騰出手來,全力為潛在的印太沖突做準備。
科爾比的堅定盟友、前國務院高官韋斯·米切爾點明了其憂慮根源,美國已沒有足夠資源同時應對中、俄等多重挑戰優先應對主要威脅,即便這意味著美國必須在其他地區做出取舍。
盡管科爾比的理念在共和黨內獲得部分共鳴,認為他直面了資源受限的殘酷現實,但在政府內部和軍方,阻力同樣明顯。
已離職的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就對其過度強調保衛臺灣作為對華競爭支點的狹隘性表示不滿。
批評者認為,世界如此復雜多變,強行切割各區域的聯系,將美國安全利益過度簡化和集中于一點,本身可能就是一種戰略冒險。
科爾比聚焦東方的藍圖雄心勃勃,但五角大樓內的爭論聲,預示著這條轉向之路絕非康莊大道。
科爾比的優先中國戰略看似邏輯清晰,實則面臨巨大執行困境。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一針見血,從奧巴馬時代起,兩黨領袖雖都高喊戰略重心轉向亞太,但實際推進舉步維艱。
其阻力源于雙重現實,世界不會靜止等待美國轉向,歐洲、中東等地緣危機此起彼伏,不斷形成新的威脅,迫使美國分散精力。
美國在這些地區有著根深蒂固的同盟體系和軍事存在,牽一發而動全身,非簡單優先二字能切割干凈,特朗普本人的立場也增加了不確定性。
雖然其美國優先口號與科爾比的資源優先論有表面相似性,但實際表現更顯復雜。他一方面呼應讓盟友承擔更多責任,顯示出某種收縮傾向。
他并未表現出愿從歐洲、中東等關鍵區域大規模戰略撤退的意愿,其商人式的交易思維更多體現在成本分攤而非戰略收縮上。這與科爾比希望系統性轉移資源的深層構想存在溫差。
因此,盡管科爾比的論點基于對資源匱乏的焦慮,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愿景在錯綜復雜的全球利益網和美國政治生態中,注定面臨嚴峻挑戰。
將宏大戰略從紙面落到實地,需要穿越傳統利益格局、盟友關系和國際現實的多重迷霧。美國戰略重心的每一次搖擺,都牽動著全球格局的敏感神經,也深刻影響著未來大國互動的基調。
俄烏戰火未熄,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在理想與現實間跌宕,而美國戰略界圍繞中國優先的激烈辯論,更預示著全球力量格局面臨深度調整。
科爾比的聚焦論,源于對美國霸權資源相對衰減的清醒認知,其核心在于資源再分配而非全面退縮。
這股思潮若占據上風,可能迫使歐洲盟友承擔更多自身防務責任,并促使印太區域國家在壓力下重新審視自身站位。
大國博弈的復雜性遠超想象,任何單一策略都無法包打天下。
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的搖擺與科爾比倡導的戰略收縮,都揭示了美國在維持全球領導力與應對新興挑戰間的兩難。未來的國際秩序,將在這種充滿張力的調整中持續演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