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大談特談愛國時,代表著他要開始耍流氓了。
但凡有點兒道理,他會講道理,有點兒邏輯,他會講邏輯。
沒道理,沒邏輯,就要扯大旗拉虎皮,開始耍流氓了。
流氓很好,流氓很輕松。
你只要不把自己當人,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墨汁兒把心染一染,心黑了,齷齪事兒用“愛國”裱起來,膽氣壯了,丟掉臉皮,吼起來更有勁兒了。
畢竟流氓庇護所是收容流氓的,美德是萬萬進不得的。
你講科學,講良知,講正義,講道義,講的過“立場”嗎?講的過“愛國”嗎?
19世紀法國詩人夏爾?波德萊爾在詩歌中用“象牙塔”(Tour d'ivoire)描繪藝術家脫離世俗、專注于精神世界的理想居所。
后來,這一意象被延伸到學術領域,或者學校,比喻遠離現實社會的喧囂與復雜。
如今看,這象牙塔里學者有,流氓也不少嘛。
往年,有些學生念書念傻了,舉報自己老師立場不堅定,是賣國漢奸,嚇得學校連夜發公告與老師切割。
學校與教師是雇傭關系,將之解雇似乎也并無不可。
但是學術或有對錯,辯駁即可,卻因呱噪或影響大小,在“愛國流氓”面前低了頭,這學術還是學術嗎?
如今出事了,學校非但不保護受害學生,還要踩上一腳,說她侮辱國格。
也是生不逢時,往前倒騰個一百多年,該校門口可以豎個貞節牌坊,此等 “光榮”事跡書于碑文之上,必定遺臭,啊不,呸,必定“流芳百世”,萬人“敬仰”。
唯一缺點是后腦勺長了根尾巴,甚是丑陋。
史鐵生曾說過:““流氓”二字萬難自立門戶,唯冠以動詞“耍”,方才順理成章。也就是說,流氓是耍出來的?!?/p>
如果說學生舉報老師,還帶有一絲無意識犯蠢的流氓行徑。
那么,學校的操作就稱得上耍流氓了,甚至是“惡毒”。
開除不算,還要“示眾”,“侮辱國格”的帽子扣下來,等著大眾聲討呢。
若非條件不允許,指不定還想開公審大會,游街哩。
流氓性通常還伴隨著奴性,比如遇到甘肅兒童鉛毒案,某些“愛國”博主在涉及體制外時,大膽出擊,雷霆萬鈞,狂風驟雨。
可當觸及體制內,是非觀便被某種奇怪的立場扭曲了,偃旗息鼓,語重心長:“大家談歸談,不要被帶了節奏,小心境……”
一時不由讓人懷疑他們是性功能障礙,還是胯下空蕩蕩?
境外XX節奏帶的再快,還能快過下三路的節奏么?
這種“欺軟怕硬”的模式,在叢林法則盛行的環境里,會被某些人稱為“實用”或者“情商”。
對上奴顏婢膝是為了獲取保護、資源或避免懲罰;
對下耍流氓則是為了掠奪資源、發泄情緒。
面對他們認為比自己弱小、無力反抗或缺乏保護的對象時,則變得蠻橫無理、恃強凌弱、肆意侵犯他人權益、不講規則,以此獲得控制感和優越感。
其核心是極端的利己主義和機會主義,缺乏穩定的道德準則和對他人的基本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