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進福鼎市佳陽畬族鄉周山村,青山依依,綠水悠悠,古樸清幽,鼎平革命陳列館、四落里、紅軍百步道述說著厚重的紅色故事,迎來一批批“紅色研學”隊伍,在沉浸式體驗中觸摸歷史溫度、傳承紅色精神。
作為中共鼎平縣委誕生地、鼎平革命發祥地、閩東和浙南重要革命根據地,周山村這片紅土地曾見證革命烈火的熊熊燃燒。如今,這份紅色基因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引擎”。
鼎平革命陳列館
以紅為底,傳承文化。周山村積極爭取資金支持,推進鼎平革命陳列館、紀念碑亭升級改造,修繕周建生故居,修復上東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精心打造紅軍百步道與紅色文化公園。一處處紅色遺存在守護中煥發新生,一段段革命故事在傳頌中熠熠生輝,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紅軍百步道
以綠為韻,激活潛力。漫山茶樹青翠欲滴,是周山人致富的“綠色銀行”。依托佳陽“中國貢眉之鄉”品牌,村里引導群眾科學種茶,與省級龍頭企業恒春源茶業合作,以“公司+基地+群眾”模式推廣標準化有機種植,走出一條差異化白茶發展路。而牡丹則是周山的另一張“特色名片”,數千株、數十種的洛陽紅、黃花葵、葛巾紫等牡丹品種相映成趣,形成“牡丹文化”與紅色文化交融的獨特景觀。每年春末夏初,繁花綻放時,市內外、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人氣。
“紅綠”交織間,革命老區村煥發新生機。周山村以紅色文化為根脈,以綠色生態為底色,持續推動紅色文化與綠色產業深度融合,積極傳承多元文化、建強紅色堡壘,全力打造紅色研學基地與“南國牡丹之鄉”,讓文化繁榮、組織振興、產業發展與群眾增收同頻共振。同時,精心籌劃,有序推動實施路燈、停車場、通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休閑茶室、休閑漫道、游客服務中心等文旅設施配套建設,為產業發展筑牢根基。
牡丹園
如今的周山村,已是閩東和浙南重要的紅色文化參訪地,并被列入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年接待游客數萬人次。發展的活力不僅引來了游客,更吸引了青年創業者。
今年“五一”期間,來自福鼎的一對夫妻看中了周山村的發展前景,便租下村口閑置房屋,結合當地特色精心打造了一間“山野茶咖”,醇厚咖啡香、氤氳茶香在村莊流轉,吸引游客駐足于此品嘗著“新味道”,追憶“舊時光”。
山野茶咖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豐富文旅項目,對接引入研學團隊和創新人才,讓文化內涵為鄉村振興注入更持久的動力,也讓紅綠交融的鄉村振興畫卷愈發絢麗多彩。”周山村黨支部書記周義肖說。
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閩東日報,原標題《福鼎周山村:“紅綠”交融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文圖: 陳容、王婷婷
編輯:林銹銹
審核:汪晶晶
監制:黃益升
總監制:王良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