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第十六屆中國奶業大會在廈門舉行,大會發布的重磅報告顯示,中國奶業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跨越了和奶業發達國家之間上百年的差距,蛋白質、脂肪、體細胞、菌落總數等核心指標的總體水平優于歐盟標準,中國牛奶已經是世界級的品質。
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中國牛奶已躋身世界級品質行列,而作為行業龍頭的伊利,更是在菌落總數等關鍵指標遠優于歐盟標準,實現了劃時代的突破。
大會現場發布權威報告
“從追趕到超越”:20年跨越百年差距
大會上,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奶業協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名譽副主任陳萌山發布了《世界奶業中國方案:高質量引領的奶業現代化答卷》(簡稱《報告》)等四大課題研究報告。他說,這份報告提出,中國奶業用20年左右的時間,產業素質顯著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達到奶業發達國家水平,行業龍頭企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陳萌山在大會上講話
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于康震在大會上表示,從關鍵指標看,我國規模牧場生鮮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分別達到3.3%、3.8%,菌落總數、體細胞數等指標優于歐盟標準。規模牧場單產現在普遍都在10噸/年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奶業已從‘跟跑’‘并跑’,邁向‘領跑’的新征程。”
于康震在大會上講話
《報告》由中國奶業協會、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編撰,以詳實數據和事實展示了中國奶業的“逆襲”軌跡:
——奶源建設全球領先。中國奶牛養殖業的規模化、標準化、數智化、集約化水平已在全球名列前茅。從2003 年開始,中國牛奶產量一直位于全球前四,是全球牛奶主產區之一。
——單產水平躋身全球第一梯隊。中國用20年左右的時間走完了奶業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奶業產業化歷程,奶牛單產水平躋身全球第一方陣。2000年,中國奶牛年單產水平不到美國同年的1/3,2024年,中國規模牧場單產已經達到美國水平。
——乳品質量達歷史最好水平。我國連續17年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做到了抽檢“全覆蓋”,乳蛋白、乳脂肪含量達到奶業發達國家水平,牛奶成為中國人最安全、最營養的食品之一。
領軍者樣本:伊利牛奶菌落總數破萬的“五星級革命”
針對消費者最關注的牛奶品質,《報告》給出振奮人心的答案:中國規模化養殖場生產的牛奶,脂肪、蛋白質等核心指標的總體水平滿足歐盟標準的要求,體細胞優于歐盟標準。
在中國奶業的跨越式發展中,龍頭企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領作用。作為行業領軍者,伊利通過全產業鏈創新,為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成功樣本。
以伊利為例,牛奶中脂肪、蛋白質等核心指標的總體水平全面滿足歐盟標準,而菌落總數、體細胞等關鍵指標的總體水平更是遠遠優于歐盟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菌落總數作為客觀反映牧場綜合管理水平和衛生狀況的核心指標,歐盟對生牛乳中菌落總數進行了限定(≤10萬CFU/mL)。而伊利牛奶的菌落總數平均值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實現遠低于1萬CFU/mL,是一項劃時代的進步。這意味著,伊利上百萬頭奶牛住在“五星級牧場”,年產出近千萬噸高品質牛奶。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奶的質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完全可以放心地喝。”
李勝利在大會上發言
國奶自信:從人均0.4公斤到40.5公斤的消費覺醒
2024年,中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大幅提升到40.5公斤,相對于1949年(0.4公斤),75年漲了100倍。
如今,中國人已經把“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為世界奶業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展現了中國力量,“國奶自信”時代到來。成績單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國奶業人的堅守和付出。
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劉春喜表示,“作為行業龍頭,伊利親歷并推動了中國奶業從追趕到超越的華麗蛻變。新時代新征程,伊利將與中國奶業同仁一道,堅持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奶業篇章。”
劉春喜在大會上發言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中國奶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跨越。這背后,是一代代奶業人的堅守與付出,是科技創新的強大驅動,更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生動寫照。當中國牛奶的核心指標全面超越歐盟標準,當"國奶自信"深入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奶業的下一個二十年,必將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