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從一開始就不被所有人看好。畢竟汽車行業門檻高、競爭激烈,新玩家想站穩腳跟并不容易。但雷軍和小米用實際成績證明,他們不是來玩票的。上市15個月,小米汽車賣出30萬臺,按照均價24萬計算,收入已經超過700億元。這個數字放在任何一家新造車企業身上,都是相當亮眼的成績。更關鍵的是,小米汽車的勢頭還在上升,訂單充足、產能吃緊,未來全球前五的目標,真不是隨便說說。
一、15個月賣出30萬臺,收入超700億,小米汽車開局很猛
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SU7上市15個月,累計銷量突破30萬臺。如果按照24萬元的平均售價計算,總收入已經超過700億元。這個成績放在整個汽車行業里,可能不算特別驚人,但對于一家剛剛跨界造車的企業來說,絕對算得上成功。要知道,很多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型,賣了好幾年都未必能達到這個水平。
小米汽車能這么快打開市場,離不開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是品牌號召力,小米在國內的知名度極高,積累了大量忠實用戶,這些人對小米的產品有天然的好感。其次是產品定位精準,SU7主打年輕、科技、性價比,正好切中了當前新能源市場的主流需求。最后是營銷能力,小米向來擅長互聯網營銷,從發布會到社交媒體傳播,每一步都踩在熱點上,讓SU7迅速成為現象級產品。
二、訂單充足,產能跟不上,小米汽車根本不愁賣
銷量好是一回事,但更讓人驚訝的是,小米汽車的訂單依然非常充足。SU7的交付周期仍然較長,而剛剛發布的小米YU7更是直接爆單,官網和線下門店的咨詢量激增。這說明,小米汽車的市場需求遠遠超過目前的供應能力,它現在最缺的不是銷量,而是產能。
產能不足,一方面是工廠建設需要時間,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場對小米汽車的認可。很多消費者愿意等,說明他們對小米的品牌和產品有信心。目前,小米正在加速擴產,北京工廠已經滿負荷運轉,第二、第三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一旦產能問題解決,小米汽車的銷量還會迎來新一輪爆發。
三、全球前五的目標,真不是吹牛
雷軍曾經放話,小米汽車的目標是進入全球前五。當時很多人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畢竟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極其激烈,特斯拉、比亞迪、豐田、大眾這些巨頭已經占據主導地位,一個新品牌憑什么擠進去?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并非遙不可及。為什么這樣說呢?我認為有三點可講。
第一,小米汽車的工廠布局正在加速。除了北京工廠,小米還在規劃更多生產基地,未來產能會大幅提升。第二,小米在海外市場有天然優勢,手機業務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站穩腳跟,這些渠道和品牌認知可以直接賦能汽車業務。如果小米汽車能復制手機的成功路徑,海外市場將會是新的增長點。最后,小米后續還會推出更多車型,比如網友們期待的小米yu9,這些車企覆蓋不同價格區間和細分市場,銷量潛力巨大。
綜合來看,小米汽車的增長才剛剛開始。15個月700億的收入已經證明了它的市場競爭力,訂單充足說明需求旺盛,產能擴張和全球化布局則提供了長期增長的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雷軍當年設定的“全球前五”目標,確實有可能實現。
四、寫在最后
小米造車,一開始被質疑,但現在用成績回應了所有看衰的聲音。15個月30萬臺、700億收入,訂單爆滿、產能緊張,這些數據都表明,小米汽車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而隨著產能提升、海外市場拓展以及新車型的推出,它的增長空間還很大。雷軍的全球前五目標,或許真的不是吹牛,而是一個正在逐步實現的商業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